黃河上游 綠色瑪曲
2023-08-09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唐延 | 分享: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滔滔母親河如同阿媽溫暖的臂彎,將甘南州瑪曲10190平方公里水草豐美、山巒疊翠的草原深情懷抱。
瑪曲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在這里,可以看見游牧文化,聽清游牧聲音,品到游牧味道,留下游牧記憶。
八月的瑪曲,有著高原最美的風景。青草茫茫、業興人和,從阡陌藏家到草原牧鄉、從雪域深處到黃河源頭,瑪曲縣的發展成果書寫在一張張笑臉上。
變化從生態開始
從禁牧休牧、治理草原沙化、覆土種植、防治鼠害……
2012年,“黃河保衛戰”在瑪曲打響;
2021年,瑪曲縣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啟動;
十多年來,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措施陸續展開,水源地建設、尾礦治理、生態農牧業開發等工程相繼啟動,現在的瑪曲草原綠意盎然,隨處可見野生動物與多種候鳥。
變化從理念開始
十年間,瑪曲的生態綠頻頻“出圈”。這里草原廣袤,是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壯麗旖旎的高原風光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是激發創作者靈感的秘境。十年的生態變化,彰顯了瑪曲各族群眾的生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我們在黃河的上游,我們要為子孫后代守護好母親河,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瑪曲縣,守護母親河的信念早已深深扎根在老百姓心里。從以前收入單一的放牧員到生態管護員,在瑪曲的牧場,牧民們轉變生產觀念,吃上了生態飯。在阿萬倉濕地,在河曲馬場,在喬科大沼澤地,有無數牧民轉變身份、轉型發展,成為保護生態的有力踐行者。
轉變不止于此,這些年,瑪曲縣依托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范區建設,精心打造區域獨特核心產業,阿萬倉“濕地公園”、尼瑪鎮“首曲驛站”、河曲馬場“河曲驛站”景區景點也實現了公司化運營,瑪曲縣生態家底和生態福祉變得更加殷實。
“高顏值”的自然生態,也為瑪曲生態發展帶來優秀成績單。數據顯示:2022年,瑪曲縣實施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等生態工程,治理退化沙化草原18.47萬畝、小流域治理5.75萬畝、建設黃河沿岸阻沙林1萬畝、修復礦山生態0.33萬畝,草原生態不斷向好。同一年,200兆瓦牧光互補光伏發電一期項目建成投用,累計發電714萬千瓦時、創收214萬元。
今天,黃河源頭,昔日河灘變濕地公園。
遠處,瑪曲黃河公路大橋日新月異。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
綠色瑪曲,壯闊前行!
圖:瑪曲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作者: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