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霍文博館開館:展出“紅色非遺” 點亮望果節
2023-07-13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李霞 | 分享: |
記者:李霞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而爐霍則是被文化部授予的“中國唐卡藝術之鄉”。這里誕生了被譽為“神變畫師”的郎卡杰,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流派,傳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郎卡杰唐卡作為獨特的唐卡藝術流派,其靈活多變的構圖、豐富艷麗的色彩、精妙絕倫的人物和景物造型以及集眾家之長、融會貫通的藝術品質,在種類繁多的唐卡藝術流派中獨樹一幟,深受世人的青睞。
7月13日,爐霍縣新文博中心正式開館。作為“大地歡歌”2023年爐霍望果民俗文化活動的組成之一,爐霍文博館內開設了“ 紅軍光輝照耀的爐霍——爐霍縣‘紅色非遺’郎卡杰唐卡藝術展”,向世人展現傳統非遺與特色文化的全新表達。146幅紅色唐卡的首次“集中亮相”,給人以震撼的視覺和心靈沖擊。
該藝術展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中屬于爐霍的“獨家記憶”和亮點展出。作品包括5個系列共146幅“紅色非遺”唐卡,把國家級非遺項目郎卡杰傳統繪畫技藝與爐霍“紅色”文化資源有機結合,展現了爐霍人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創造新生活、奮進新時代的壯麗景象,彰顯出爐霍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突顯了爐霍文化藝術家的責任擔當、人文情懷與藝術追求。
“跨越時空中的紅色故事”(紅軍長征在爐霍)系列唐卡:擷取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紅軍長征在爐霍的歷史素材,分追尋紅軍足跡、民族政策的光輝實踐、藏鄉軍民情誼、爐霍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支援、賡續紅色血脈五個板塊進行創繪。
“涅槃重生中的紅色支柱”(爐霍抗震救災紀實)系列唐卡:以自1973年爐霍大地震50年以來爐霍兒女弘揚抗震精神建設美好家園為主線,圖文并茂地展現爐霍兒女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繼承紅軍長征精神,軍民團結抗震救災,在地震廢墟上感恩奮進、重建家園、共奔小康。
“亙古妙音里的紅色期盼”(爐霍山歌詞畫)系列唐卡:從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霍爾民間歌謠《亙古妙音》中擷取富有現代教育意義的民歌,融入地域民俗文化創作,表現爐霍人民對紅軍精神的賡續傳承,以及在黨的領導下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強烈渴盼。
“山川風物間的紅色映象”(爐霍風物志)系列唐卡:融入省內“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采用國家級非遺項目郎卡杰唐卡形式,百科全書式展現爐霍風土人情、自然景觀、人文地理等,再現“紅爐之地”的秀美風光和人文情懷。
“天空裝扮者的紅色追夢”(郎卡杰傳承故事)系列唐卡,以唐卡發展史為序,以郎卡杰唐卡藝術傳承為表現重點,反映郎卡杰唐卡的源起、傳承與創新。用以普及唐卡藝術,推介郎卡杰唐卡在黨中央的重視和民族文化保護政策下傳承創新的重大成果,提升郎卡杰唐卡繪畫的不朽藝術魅力,承載“天空裝扮者的紅色追夢”情結,達到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的目的。
該系列唐卡于2020年開始策劃實施,整個創繪以“鐫刻在唐卡中的紅色記憶”為主線,運用“紅色資源+非遺技藝”相融合的創作模式,并邀請了中國唐卡(噶瑪嘎孜畫派)繪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拉孟作為藝術指導,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郎卡杰唐卡非遺傳承人澤仁洛布擔任主創畫師。
拉孟介紹道,此次創繪的唐卡內容為紅軍長征在爐霍的近半年當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以朱德、劉伯承、徐向前等革命領袖為主要創作人物。創作這些題材,是為了不忘初心,感恩紅軍,感恩革命先烈為今天的人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
而作為土生土長的爐霍本地人,澤仁洛布幾度熱淚盈眶,他表示,此次創繪所展現的“紅色故事”都是烙印在爐霍人心中的真實經歷,執筆繪出的都是對紅軍、對黨永不磨滅的感恩之情。
此外,本展館還展陳了爐霍郎卡杰傳承人們用國家級非遺郎卡杰技藝繪制的“紅心照耀雪域”巨幅唐卡,此幅唐卡長9米,生動的展示了紅軍長征在甘孜州15個縣的重要事跡。
該藝術展是爐霍縣牢記關于“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的囑托,貫徹落實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爐霍段建設作出的重大部署。以堅守“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結合自身優勢率先以“紅色+非遺”模式,啟動實施的“用紅色非遺講述紅色故事”獨特文化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