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利系統首個非遺項目管理保護方案出臺
2023-08-25 來源:四川在線 | 分享: |
都江堰四大堰工技術之竹籠。
岳耀先 周滎鴻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8月24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獲悉,由該中心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管理和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于近日正式出臺,這也是四川水利系統首個非遺項目管理和保護實施方案。
都江堰四大堰工技術之榪槎。
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竹籠、榪槎、羊圈和干砌卵石,是以李冰為代表的蜀地先民所創造,并不斷完善的建設和維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技藝,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這四種堰工技術利用當地盛產的竹、木、卵石等自然材料,以簡單而巧妙的方式,解決了截流分水、筑堤護岸、搶險堵口等水利施工中的難題,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持續運行兩千多年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支撐。2023年4月,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成功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方案》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方針,計劃通過5年,到2027年,讓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非遺項目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保護名錄體系更加完備,技術隊伍更加壯大,保護經費更有保障,非遺項目保護與當地經濟深度融合,保護傳承、發展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并積極促進四大傳統堰工技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都江堰四大堰工技術之羊圈。
都江堰四大堰工技術之干砌卵石。
據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科學保護、提高能力、弘揚價值、發展振興”重要任務,《方案》將從4大方面全面提升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在夯實堰工技術保護基礎工程方面。做細資源調查,對都江堰灌區內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項目進行現狀調查并建立檔案,運用文字、錄音、錄像、 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堰工技術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培育一批代表性傳承人,規劃建設四大傳統堰工技術傳習基地。
在壯大堰工技術傳承人隊伍方面。積極構建人才培養機制,構建老中青結構合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傳承群體,計劃至2025年培養“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傳承隊伍達到50人以上,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培養人選2人。加快構建堰工非遺專家隊伍,形成四大傳統堰工技術保護工作“智能團”。
在建立堰工技術傳播推廣體系方面。積極組織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非遺項目參加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推動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廣場,開展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學術研究交流會,加大對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非遺文化的宣傳傳播力度。
在加強四大傳統堰工技術成果轉化方面。推進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非遺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探索“水利工程+非遺+文創”的文化展示新模式,開發傳承古堰文化的高品質文創產品,推動都江堰四大傳統堰工技術非遺文化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傳承發展。
(圖片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