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唐卡傳承人:青稞粒上練技藝 只為展現“鮮活”人物
2023-11-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分享: |
立冬時節,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早已白雪皚皚。
在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康玉噶瑪噶止唐卡藝術繪作中心,60歲的藏族唐卡“仲唐”傳承人彭措德勒正在指導幾位學員為大幅《格薩爾》唐卡勾圖、填色:“線條越細越好,尤其是人物面部,線條越精細,表現出來的人物才能越鮮活。”
圖為彭措德勒指導學員為《格薩爾》唐卡人物勾圖。巷欠才讓 攝
《格薩爾王》與《荷馬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并稱世界三大史詩,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格薩爾》唐卡是《格薩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不斷創作和傳承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仲唐”,意為《格薩爾》唐卡。
彭措德勒是藏族唐卡三大流派之——噶瑪噶赤畫派的傳承人,也是仲唐的傳承人。
1963年出生的彭措德勒7歲時在青海省玉樹州在囊謙縣香達鎮扎尼村小學讀書,因為愛好繪畫藝術,繪畫見長的他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天才小畫神”。
1978年,15歲的彭措德勒被涉藏地區知名的噶瑪噶赤繪畫大師索南尼瑪收為徒弟,從一粒青稞粒上繪制佛面到繪制大幅唐卡,彭措德勒在大師的指導下從基礎入門,苦練基本功。
圖為彭措德勒正在創作。巷欠才讓 攝
“那時候學藝條件不好,土地、石板、布塊都是練習的‘畫板’,唐卡上的大小佛面是‘靈魂’,要練習精細的線條,高原常見的青稞粒子是最好的材料。”彭措德勒說。
看他學習刻苦認真,索南尼瑪大師單獨給他傳授了噶瑪噶赤派系的密宗繪畫法。在大師門下深造的八年里,彭措德勒共學習繪制了幾千幅唐卡。大師圓寂后他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大膽創新學派藝術風格,創造獨立繪彩方式,經過實踐鍛煉,彭措德勒已成為青海玉樹地區噶瑪噶赤派系的知名繪畫家。
圖為彭措德勒正在繪制唐卡。巷欠才讓 攝
近年來,在他的策劃和努力下,調集四川、西藏、青海等地畫師,以噶瑪噶赤繪畫風格為基礎,為各地的《格薩爾》博物館和展覽館等繪制以《格薩爾》史詩為內容的60多幅巨幅唐卡、壁畫、油畫等作品。
2019年,彭措德勒創立了青海康玉噶瑪噶赤唐卡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和玉樹市康玉噶瑪噶止唐卡藝術繪作中心,招收生活困難農牧民學員,從勾線、上色等基礎手藝學起,傳承古老唐卡繪畫技藝,幫助學員增收致富。
“有些學員是零基礎,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好多學員都能獨立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這也就代表著他們可以自己去帶另一批學員,大家知道這是優秀文化的傳承,還可以增加收入,所以學員們都很勤奮。”彭措德勒說,公司每年為學員發放工資100多萬元,唐卡繪畫傳習的4年時間,共發放工資600多萬元。
彭措德勒表示,將不斷繪制唐卡傳承和發揚《格薩爾》文化,挖掘自身潛力,推陳出新,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中來。
《格薩爾》史詩傳承方式屬于“活態”傳承,口傳也是《格薩爾》史詩最初的傳播形式,除說唱藝人外,傳承藝人還包括掘藏藝人、圓光藝人、聞知藝人、吟誦藝人等。目前青海省搜集、整理、出版《格薩爾》史詩部本140余部,記錄下了古代少數民族社會歷史、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