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人事跡改編的電影《可可西里》 不妨來聽聽背后的故事……
2023-07-26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何嘉旻 | 分享: |
相信點進來的朋友們,大多都看過電影《可可西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群志愿巡山隊員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在氣候極其惡劣的可可西里。
小編在看電影時,就被可可西里殘酷的自然環境給震撼到了,當然比起環境而言更難忘的是無私奉獻的人們,電影中,可可西里巡山隊隊長日泰的原型就是杰桑·索南達杰。
杰桑·索南達杰生于1954年,青海玉樹治多縣索加鄉人,1974年畢業于青海民族學院,畢業后他放棄留在城里的機會,毅然回到養育他的故鄉,隨后展開了以藏羚羊為主的一系列環境生態保育工作,多次抓獲非法持槍盜獵團伙。
盜獵者為何如此猖狂?這是由一條披肩引出的災難。很久以來,印度控克什米爾地區就有一種習俗,送一條由藏羚羊絨制成的披肩作為最珍貴的嫁妝。用藏羚羊的絨毛制成的披肩被稱為“沙圖什”,保暖性能極佳的同時,還輕薄如紗,能夠從小小的指環中穿過,故又被稱為“戒指披肩”。17世紀60年代,法國人把它帶到了歐洲。漸漸地,上流社會的貴婦們開始以披上這種披肩來彰顯地位。因此大批偷獵者不顧禁令涌入可可西里,把槍口對準藏羚羊,短短幾年,藏羚羊數量從20余萬只銳減到不足2萬只。對于盜獵者的無法無天,索南達杰曾嘆道:“這里不是無人區,而是無法區。”
隨即,索南達杰依托西部工委,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成立了中國第一支武裝打擊藏羚羊盜獵的隊伍——武裝反盜獵巡山隊(這支隊伍后來被稱為“野牦牛隊”,意在像野牦牛一樣堅韌、勇猛、能吃苦。),公開向盜獵分子宣戰,打響武裝反盜獵的第一槍。
1994年1月18日,40歲的索南達杰和4名隊員在可可西里抓獲了20名盜獵分子,繳獲了7輛汽車和1800多張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陽湖附近時,遭歹徒襲擊,索南達杰為保護藏羚羊在無人區與18名持槍偷獵者對峙,流盡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40℃的風雪塑成一尊冰雕,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在他英勇事跡的影響下,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3年9月,“環保衛士”杰桑·索南達杰紀念碑在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口落成。
索南達杰所守護的三江源地區也在2021年10月,成為了第一批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
越來越多的治多百姓加入了長江源頭生態保護的“守望者”,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原畫卷。
編輯:何嘉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