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穿越時光 領略比如之美
2023-07-21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比如,又名“娜秀”,藏語中“柏樹森林”之意。公元前4世紀,這里興起了西藏古代12小邦之一的蘇毗部落。滄海桑田、歷史更迭,比如也從一個古老的部落發展成藏北高原上一座風景秀美、生態宜居的小城。而獨特的民族風情,更是穿越了悠悠歷史長河,至今仍散發著獨特的光彩。
目前,比如縣已有非遺傳承項目121項,其中國家級2項、自治區級9項、市級11項、縣級94項,它們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仍活躍在比如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旅行亮點。
丁嘎熱巴
丁嘎熱巴是比如縣夏曲鄉丁嘎村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始于公元1040年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和熱窮巴對原有的民間熱巴的發展創作。它不僅將當地牧民舞蹈步法和昌都地區鈴鼓舞相融合,形成了融匯藏東藏北舞蹈精華的獨特風格,還加入了對動物的模仿和富有情結的小戲。現存的三十余個丁嘎熱巴傳統節目,每個節目的跳法和姿態都各不相同。其內容有講述藏族歷史、傳說故事的,也有為了寺院祭祀活動的需要而宣揚宗教思想的,代表性劇目包括:《歐冬》(擊鼓)、《曲杰羅桑》(羅桑王子)、《斯白巴瑪感果》(原始的老父母)、《甲沙公覺郎巴》(迎請文成公主)、《古如多吉熱》(金剛舞場)等。
幾百年來,丁嘎熱巴在丁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改進,舞蹈樣式和節目日益豐富。丁嘎熱巴包含了藏族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了藏族人民卓越的歌舞藝術的創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開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熱巴舞中獨樹一幟。
達布阿諧
“達布阿諧”藏文意為達布夯歌,相傳為比如(納秀)第五世達布活佛所創,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達布活佛是西藏有名的佛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他精通大小“五明”,有較高的佛學造詣。20世紀20年代他在修建珠德寺期間創立了曲調靈活多樣、步伐矯健明快的達布阿諧,讓勞工邊工作邊歌舞,以緩解疲勞、鼓舞士氣。
集歌、舞、樂于一體的達布阿諧共分31個章節,涉及政治、宗教、文化、自然、地理、生活風俗等方面,其中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詩歌、先知告誡等多種內容,表演起來載歌載舞,充滿地方色彩。達布阿諧有合唱、齊唱、獨唱等多種演唱方式,舞蹈技藝豐富多彩,隊形變化無窮。表演者單人、雙人、三人或上百人均可,人多時圍成圓圈站成兩排,不分男女,利用阿嘎(藏族落擊體鳴樂器)隨歌隨舞。歌唱、跳躍時不時轉動手腕,變換隊形,右手持阿嘎,一邊有節奏地歌舞一邊砸夯。歌舞節奏變化多、形式多,有情歌,有對歌等,有的舞者在勞具上拴上串鈴,按不同的節奏擊出清脆的串鈴聲。
編輯:徐夢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