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西藏中學校長黃寶源:做無怨無悔的民族教育追夢人
2022-02-07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作者:索朗瓊珠 次仁片多 | 分享: |
黃寶源,高級教師,現為武漢西藏中學校長,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特聘碩士生導師。多年來從事民族教育工作,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優秀校長”,被西藏教育廳聘為“全國內地西藏班(校)教育專家”。
武漢西藏中學是一所內地民族教育學校,作為全國首批內地西藏中學,自創辦以來,培養了一大批熱愛偉大祖國、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西藏發展進步貢獻重要力量的后備人才。
在武漢西藏中學任職以來,黃寶源一直在思考優質的民族教育應該是個什么樣子?
尊重和理解民族文化
“2012年,我剛來到武漢西藏中學工作,特意到圖書館借了本西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讀完后,從中了解了不少關于西藏的文化、歷史。”這讓黃寶源深深感受到藏民族的豐富文化和厚重歷史,民族文化既需要各民族間的互相交流交融,也需要互相尊重,他表示,“ 武漢西藏中學里有來自西藏的7個民族的中學生,和美育人,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尊重他們的文化。”
措姆(化名)是來自拉薩的一名藏族學生,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里,這使她的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了解情況后,黃寶源特地找到措姆,同她聊生活、談思想,鼓勵她融入集體,并希望她成為一名開朗自信的上進青年。
阿利婭(化名),出生在藏回結合的民族團結家庭。盡管阿利婭的戶口上標注的是藏族,但阿利婭的飲食習慣偏重回族。當時,學校食堂都是統一提供伙食,阿利婭的就餐成了問題。得知情況后,黃寶源與后勤服務公司溝通,為阿利婭單獨準備了每日的飯菜。“黃老師的關心照顧,讓我永遠難忘。”2021年,已考上重點大學阿利婭感恩地說。
激活民族文化資源
加強民族文化匯聚是武漢西藏中學的特色所在。“為體現民族特色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建立了民族團結館。讓藏族學生自己擔任講解員,每次看到他們引數據、講實物、說歷史,熟練講述國家和西藏歷史、西藏今昔巨變,我感到十分欣慰。”黃寶源介紹說,學校為加強藏語言知識的學習,聘請了藏語言教師系統講授藏族語言文化的起源和歷史。截至目前,學校設有京劇社、橋牌社、街舞社等學生社團30多個,每學期都會舉辦讀書會、朗誦會、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藏文書寫大會等活動。
在學校每年新年慶祝活動中,藏族學生都會與省市京劇表演藝術家同臺演出。一批藏族學生成了京劇小粉絲。《智取威虎山》《梨花頌》《沙家浜》等成了文藝活動的保留劇目,參與活動的學生拉色說:“在武漢,我們全方位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逢重大節日慶典,師生們會同唱民族歌曲、共跳民族舞蹈,既展現了西藏學子的風采,又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久河卓舞”社是學校新成立的一個社團。“久河卓舞”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次仁頓珠是“久河卓舞”設團的一員。2021年,他在武漢市藝術小人才比賽中,憑借在舞蹈《雅魯藏布》中融入卓舞表演,其參賽節目獲得了武漢市一等獎。“能將民族舞蹈展示給更多人,讓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次仁頓珠說。
全心辦好民族教育
“辦好民族教育需要大格局、大情懷。”每年暑假,學校老師會護送學生進藏回家,并在西藏家訪、召開家長會,臨近開學,還要進藏把孩子們平安接回武漢。“其實,進藏做家訪工作是比較辛苦的,既要克服高原反應,還要應對路途上的各類特殊情況。沒有對民族工作的大愛,沒有對邊疆學子的情懷,這項工作很難一以貫之地堅持下來。”黃寶源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部分學生及家長滯留武漢,無法返回西藏。對此,學校快速出臺了10余項疫情防控舉措,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積極籌措防疫物資與生活物資,啟動空中在線課堂,開設防疫心理疏導專線,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學校自始至終‘無疫情、零感染’。”黃寶源介紹說,在各方支持下,妥善解決了學生家長的生活問題,并組織成立了家長臨時黨支部,同武漢人民一道共同投入到抗疫工作中。“那段時間,所有老師都非常忙碌。我當時是連續值守半個月,在我回家調休的幾天時間里,我收到了學生措姆的來信。在信中,措姆十分擔心我的健康安全,寫道,‘黃老師您太累了,要注意身體、多休息……’看到這封信,我十分欣慰。”
“辦好民族教育是一份使命,更是一份責任,承載的不僅僅是武漢西藏中學孩子們的未來,更是千千萬萬少數民族孩子的期待。而這份民族教育情懷也將始終激勵著我和全校教師保持激情與活力,做無怨無悔的民族教育追夢人。”黃寶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