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重點在防,區別在治——專家細解肝炎防治誤區
2023-07-29 來源:新華網 | 分享: |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題:重點在防,區別在治——專家細解肝炎防治誤區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趙丹丹、黃筱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肝炎有哪些類型?得了肝炎有啥癥狀?肝炎防治有什么誤區?近日,四川、吉林、浙江等地的部分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
病因復雜且早期癥狀不明顯
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化工廠”,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參與了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專家指出,正確認識肝炎對于加強防治非常重要。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陸德云告訴記者,通常人們所說的肝炎指的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分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以乙型最為常見,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健康影響廣、危害大。此外,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非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
作為人口大國,我國多年來在肝炎防治方面做了積極努力并取得顯著成效,但肝炎防治形勢仍要引起重視。
為什么會得肝炎?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許曉梅解釋,病毒、酒精、藥物、香煙、自身免疫、脂肪肝等因素是引發肝炎最常見的病因,細菌、寄生蟲感染、先天性代謝異常、全身系統疾病累及肝臟時,也可以導致肝炎的發生。
得了肝炎有啥癥狀?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醫師金珍婧等專家介紹,患上肝炎,早期無明顯癥狀,臨床常見癥狀表現為厭油、腹脹、乏力、精神差、食欲減退等,嚴重者會出現嘔血、黑便、昏迷等。
肝炎防治存在三大誤區
記者了解到,當前人們普遍對肝炎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尤其對肝炎防治還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一:沒感到肝臟不舒服,不用太在乎。許曉梅說,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一個對痛覺不敏感的“沉默器官”。肝炎早期癥狀不典型,難以被發現和確診,癥狀明顯時往往是到了肝病晚期,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誤區二:吃藥后肝病好轉,停藥也沒關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說,每年科室都要收治幾十名因停藥導致乙肝病毒反跳而出現肝功能衰竭的患者。金珍婧也說,患者服用抗丙肝藥物大約2周后,其血液基本檢測不到病毒了,一些患者因此認為自己好了而擅自停藥,增加耐藥風險。
誤區三:肝炎具有傳染性,不能同桌用餐。金珍婧介紹,甲肝和戊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乙肝和丙肝多通過血液或血制品、母嬰、性接觸及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握手、擁抱、同桌用餐等不會傳染;丁肝病毒是依靠乙肝病毒進行復制的病毒,只有感染了乙肝才可能患上丁肝。因此,大家不必對肝炎過于恐慌。
全民攜手防治肝炎任重道遠
防治肝炎,重點在防,區別在治。目前,仍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攜手提升肝炎防治水平。
切實增強早診早治意識。許曉梅呼吁,公眾一定要積極主動接種肝炎疫苗,一旦發現肝功能異常務必要早診早治。
堅持規范化治療很重要。盛吉芳說,乙肝尚無法實現完全治愈,但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可以使其得到有效控制,不規范的治療則可能引發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其他類型肝炎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治療。
定期體檢和監測有必要。金珍婧認為,有吸煙史、喜歡生吃海鮮、生活作息不規律等重點人群應定期進行肝臟檢查。長期用藥的慢性病患者要定期監測肝功能,以避免藥物性損害。
專家同時指出,防治肝炎,日常還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保證充足睡眠、飲食均衡、堅持鍛煉。特別要注意調整心態、控制情緒,“樂觀處事不悲傷,生活快樂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