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网站_中文在线观看www_国产污污视频_成人福利在线播放_久精品久久_精品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男人呻吟

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2023-07-1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趙永平 劉 毅 王 浩 分享:

盛夏時節,萬物榮華,大美中國,江山如畫。

云南洱海碧波萬頃,不遠處蒼山青翠。8年前洱海湖畔,習近平總書記留下“立此存照”的約定,殷殷囑咐:“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系統治理生態環境,全流域加強保護修復,如今蒼山洱海風光更加綺麗。

陜西秦嶺群山巍峨,清泉映碧翠,一脈承古今。3年前秦嶺深處,習近平總書記迎著清冽山風舉目遠眺,語重心長:“生態文明建設并不是說把多少真金白銀捧在手里,而是為歷史、為子孫后代去做。”

牢記囑托,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秦嶺陜西段生態狀況評價為“優”“優良”等級面積已首次超過99%。

山一程,水一程,情系“國之大者”。從東南沿海到黃土高坡,從東北平原到青藏高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里,就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講到哪里,對生態文明建設念茲在茲,傾注巨大心血。

2018年5月,黨中央召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系統闡釋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等關系,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闊步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話語激蕩人心:“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神州大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根基,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思想領航——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思想是歷史的航標。

大河奔涌,九曲連環。今年4月1日,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為保護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提供更堅實的法治保障。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黃河保護治理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

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運城市考察時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黃河流域各省區都要堅持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不利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事,堅決不能做。”

對黃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在心。在三江源頭,叮囑要保護好“中華水塔”;在甘肅,提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感慨“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實了”。

新思想引領新實踐。最新遙感調查評估發現,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顯著增加,上游植被覆蓋“綠線”比20年前西移約300公里。黃河干流去年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流域各地邁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江河之興,見證思想光芒。回望來路,更能讀懂大黨大國領袖的歷史擔當。

幾十年時間,中國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走進新時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怎么走?

直面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厚重書寫“綠色答卷”。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深刻闡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之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并作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部署。

新時代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大勢的深邃思考。

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放眼人類文明,審視當代中國,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回答了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系,深刻揭示了兩者命運與共、興衰相依的規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生態文明建設既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鮮明標識標桿。

——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

浙江安吉縣余村,曾經挖山開礦,腰包鼓了,生態卻破壞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如何協同共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后,村里痛下決心,關停礦山、水泥廠,發展生態旅游。

“下決心關停礦山是高明之舉。”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余村調研,強調指出,“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余村的昔日礦坑變身油菜花田、荷花藕塘,一年四季皆有景,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路。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再訪余村,看到村里的變化,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小鄉村藏著發展大邏輯。

為當代計,為萬世謀。看當前,“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謀長遠,“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明思路,“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

新時代中國,堅定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一個又一個“余村”奮力書寫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這是一切為了人民的深厚情懷。

“我們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從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出發,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從改善民生的著力點看,也是這點最重要。”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的話語,振聾發聵。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從“求生存”到“求生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需要更加強烈。

一次次重要會議,一次次考察調研,人民群眾的所想所盼,是總書記最深切的掛念: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老百姓的幸福感來自哪里?就來自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會也最深。”

樸實話語,映照初心。諄諄囑托,化成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堅決行動。

定方略,繪藍圖,明路徑。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指引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錢勇表示。

思想領航,篤志前行,社會主義中國堅定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實踐偉力——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紅樹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衛士”之稱。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風吹拂,層層疊疊的紅樹林,宛如一條綠色絲帶。

今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實地察看紅樹林長勢和周邊生態環境。“紅樹林保護,我在廈門工作的時候就親自抓。黨的十八大后,我有過幾次指示。這是國寶啊,一定要保護好。”

遠眺水天一色,總書記叮嚀:“沿海地區生產最密集、人口最密集,同時對自然生態影響也比較大,一定要真正重視起來,采取真正有效的舉措加強保護。”

一棵棵樹,一片片林,見證大黨大國領袖的深遠考量。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

新時代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全面開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部署開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和重大改革舉措,每個關鍵階段、每個重要環節,總書記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打破思維慣性、化解利益交織并非易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直指痛點難點,堅持動真碰硬。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內蒙古“一湖兩海”重現生機,云南集中整治滇池沿岸違規違建問題……兩輪督察全覆蓋,查處了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強化頂層設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實施“史上最嚴環保法”,制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等多部相關法律;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構建起來,為綠水青山保駕護航。

水有人治,責有人擔,全國省市縣鄉設立四級河湖長30多萬名,村級河湖長(含巡、護河員)達90多萬名。山有人管,綠有人護,近120萬名林長守護莽莽林海。

——以更有力的舉措保護和修復生態。

福建長汀縣,一度水土流失嚴重。習近平同志曾5次到長汀調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長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得知長汀已成綠洲般的美麗家園,總書記動情回憶起當年往事:“我給大家講,給生態投了錢,看似不像開發建設一樣養雞生蛋,但這件事必須抓。抓到最后卻是養了金雞、生了金蛋。”

“人養山,山才養人。這條綠色發展新路子,帶來了紅火好日子。”長汀縣濯田鎮園當村村民馬雪梅感嘆。如今,馬雪梅承包的600多畝山場,種滿板栗、臍橙、油茶等,荒山變綠,土地生金。

長汀經驗推向全國。興修梯田、打壩淤地、固溝保土,一座座濯濯童山變成“花果山”。新時代十年,全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近60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趨勢。

在國際上率先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編制完成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家級國土空間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一系列有力措施護山、保水、固土、造林、種草,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干,絕對不允許再干。”

鏗鏘話語發人深省。

重拳治污,奮力轉型,湖南衡陽市水口山鎮的鉛礦業浴火重生。在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鉛冶煉廠,環保車間放置了一個魚缸,10多條歡游的金魚直接檢驗著水質。“不達標絕不生產,盡管水處理成本高了不少,但早轉型早主動。”公司副總經理唐志波說,企業走過“陣痛期”,連續4年每年盈利2億多元。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各地堅定信心,治污攻堅,為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多;下大力氣治理水環境污染,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提升生活“幸福指數”;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以系統思維謀全局。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4年后,將“草”納入這個體系;2021年全國兩會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總書記強調一字之增:“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這里要加一個‘沙’字。”

系統治理成效顯著。云南昆明治水治岸,植樹護綠,滇池水質已連續5年保持Ⅳ類,湖濱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十三五”以來,我國在“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累計完成生態保護和修復面積約537萬公頃,美麗家園煥發勃勃生機。

——始終保持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

綠色轉型,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也需要“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定力。

新冠疫情防控關鍵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察看各地生態保護情況,用意深遠: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遭遇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的念頭。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美麗中國。

各地堅持綠色發展,加快培育新動能。湖南按下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加速鍵”,廣西大力推進新型儲能建設,浙江今年計劃新增并網清潔煤電裝機200萬千瓦、風光電裝機400萬千瓦,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天空更藍了。新時代十年來,治污攻堅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中國成為全球改善空氣質量速度最快的國家。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6.5%,重污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

河湖更清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一條條河流、一個個湖泊變了模樣。2022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全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1.9%。

綠色發展動力更強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穩居世界第一。新時代十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從68.5%下降到了56%,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

接續奮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深山之中,陜西平利縣蔣家坪村的茶園里,茶香氤氳,風景怡人。村黨支部書記寇清新念念不忘:“2020年4月21日,總書記來到村里,走進茶園,察看春茶長勢,同茶農們親切交談。”

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牢記囑托,蔣家坪村村民努力因茶致富、因茶興業。3年改造800畝老茶園,擴建350畝新茶園,打造新景區,綠色茶山變成致富金山,走出茶旅融合的綠色發展之路。

小山村映射大中國。一個立志于千秋偉業的大黨,以智慧和遠見擘畫“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未來。

基于歷史、立足當下、面向全球、著眼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戰略安排,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明晰: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錨定新目標,砥礪新征程。從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變革,到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攻堅,各行業各領域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強化理論學習指導發展實踐,以深入調查研究解決發展難題,扎實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是久久為功的綠色行動。

北京朝陽區東壩中心公園,綠意盎然,格外動人。

今年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鏟土造坑、培土圍堰、提水澆灌,接連種下油松、西府海棠、國槐、柿樹、紅瑞木等樹苗。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連續11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對國土綠化事業殷切寄望:

“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國人工造林規模世界第一,而且還在繼續造林。地球綠化,改善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功不可沒,中國人民功不可沒。”

持之以恒植樹造林種草,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綠色版圖不斷延伸。新時代十年來,全國累計造林10.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人工林保存面積達到13.14億畝,穩居世界第一,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實現“雙縮減”。“到2025年,每年實施國土綠化任務1億畝,人工造林不低于2000萬畝。堅持擴面增綠與提質增效相結合,科學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植綠護綠到垃圾分類,從“光盤”行動到節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引領億萬人民踴躍參與。“綠色”成為生產方式、管理方式,也成為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最美生態護林員”持續涌現,綠色低碳新風撲面。

——這是擲地有聲的民生承諾。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我們要下定決心,實現我們對人民的承諾。”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定話語,回應人民群眾對更優美環境的新期盼。

2013年9月,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總書記嚴肅指出:“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城市河北占了7個。再不下決心調整結構,就無法向歷史和人民交代。”

一場治污硬仗在燕趙大地打響!壓減燃煤、調整產業、依法治理,河北以“斷腕”之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石家莊市攝影愛好者王汝春老人,用3000多張照片組成“天空日記”,記錄下從“霧霾重重”到“藍天常在”的轉變。

生態環境保護沒有終點。河北明確,今年要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所有設區市穩定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

變化何止一城一域。“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八大標志性戰役行動方案編制完成,各地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云南提出,今年開展劣Ⅴ類水質斷面清零攻堅。湖北明確,牢牢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將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濕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

——這是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堅定不移。

讓“烏金”變成“綠金”。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100多米高的煙囪矗立,曾經的滾滾濃煙變為白色水蒸氣,捕集的食品級二氧化碳可用于食品保鮮等領域。“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每年約減排煙塵540多噸、二氧化硫1340多噸、氮氧化物1200多噸,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公司副總經理董鑫說。

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京津冀到成渝經濟圈,不再簡單以GDP論英雄,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廣應用節能降碳技術,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工廠車間、廣袤田野的一場場綠色變革,見證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的勇毅。

中國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的“綠色答卷”:今年前5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8%,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1.3%,均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37%和53.6%。

——這是惠及世界的中國行動。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布。

一諾千鈞,言出必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構建和實施“雙碳”政策體系,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正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對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創造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的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的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先后獲得聯合國最高環境榮譽“地球衛士獎”。

“中國踐行的生態文明理念,展現出一種積極的、立志于為所有人創造更美好世界的思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認為,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諸多成功實踐,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寶貴經驗。

今日中國,綠色發展不斷加快,綠色版圖接續擴展,綠色貢獻持續增加,一幅新時代的《千里江山圖》氣勢恢宏。

從藍天白云、水清岸綠的圖景里,世界看到一個欣欣向榮的中國;從攻堅克難、闖關奪隘的圖景里,世界看到一個砥礪前行的中國。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深刻改變著中國、影響著世界。

記者 趙永平 劉 毅 王 浩 《人民日報》( 2023年07月17日 第 01 版)

關鍵詞 >>
分享:

相關閱讀

網站地圖 新聞 專題 晚會活動 康巴衛視節目 視頻 娛樂 圖說 文化 旅游
國內國際
涉藏新聞
崗日雜塘
啟米時間
法治明鏡
向巴聊天
康巴講壇
康巴歡樂匯
雪域高原
歡樂星播客
快樂漢藏語
周末大舞臺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開
翁姆報天氣
央視新聞聯播
康巴衛視新聞
紀錄片
微視頻
專題片
電影
電視劇
動畫片
藏歌藏舞
晚會活動
文化動態
藏傳佛教
名家專欄
藝術
旅游資訊
景點推薦
風土人情
旅游寶典
加載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樹果洛海南海北海東海西黃南迪慶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薩日喀則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壩州涼山木里
合作媒體
關于我們衛視動態播出時間表廣告刊例用戶協議舉報制度

蜀ICP備 15032686號

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備案號:川新備14-000059

川公網安備 51019002000121號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不良與違法信息舉報中心


違法及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8-8598 19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一区二区 |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av在线免费 | 精品久久av| 欧美精品xx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xxx | 亚洲精品一区在线 | 国产麻豆精品 |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v日韩v亚洲 |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电影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日av| 日本一二三区免费 | 日韩在线 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中国一级特黄毛片大片 | 三级网站视频 | 韩日一级片 | 日韩精品视频三区 | 亚洲爱爱天堂 | 欧美一及黄色片 |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xxx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九九视频 | 国产成年在线 | 91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狠狠久久综合 |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 | 久久精品三级 | 麻豆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