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网站_中文在线观看www_国产污污视频_成人福利在线播放_久精品久久_精品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男人呻吟

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當前中國經濟十問

2022-04-19 來源:新華網 分享: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當前中國經濟十問

新華社記者

4月18日,中國經濟首季報出爐。一季度,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主要指標增速基本穩定,發展質量效益有所提高,開局總體平穩。但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國內疫情近期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經濟形勢怎么看、就業壓力如何解、產業鏈供應鏈如何穩、小微企業困難如何破……新華社記者梳理當前中國經濟十大關切問題,采訪權威部門和權威人士進行解答。

(一)困難挑戰增多,如何看待當前經濟走勢?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步復蘇,前兩個月出現積極變化,但進入3月,受烏克蘭局勢變化和國內疫情影響,回升勢頭承壓。

當前經濟形勢怎么看?如何確保實現5.5%左右的全年增速目標?

總體看,首季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平穩開局。當前成績,實屬不易。

4月14日,一輛救護車在吉林市松江東路上駛過,路邊桃花已經盛開。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支撐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總體平穩。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7萬億元,同比增長4.8%,高于去年四季度4%的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高于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財政收入平穩增長,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外資外貿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國際收支總體穩定,外匯儲備保持在3.2萬億美元左右。

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多項指標彰顯“進”的態勢。

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2%和8.1%,明顯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均增長1.4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8%;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當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困難挑戰明顯增多。

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沒有改變。國內疫情多點散發,一些城市按下“慢行鍵”,封控管理區域部分停工停產,產業鏈供應鏈遭遇堵點;部分行業企業困難加大,小微企業面臨運營困難;旅游住宿、交通出行、餐飲娛樂等接觸性聚集性消費活動受到制約;重點群體就業難度增加,部分行業就業人數減少……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從中央到地方,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加快落地,尤其近期進一步發力,與疫情競速,和困難賽跑,在助力經濟爬坡過坎中不斷釋放“穩”的力量。

當前我國發展仍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經濟體量大、回旋余地廣,又有超大規模市場,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我們既正視困難又堅定信心,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二)統籌防疫與發展,如何算好大賬?

3月以來,本土疫情波及30個省份,既有上海、深圳等萬億級GDP強市,也有吉林等農業大省,輻射區域廣鏈條長,經濟下行壓力階段性放大。

一些境外媒體和機構頻頻質疑中國嚴格防疫“代價高昂且不可持續”,社會上也有“躺平”“與病毒共存”等論調。

疫情防控是“國之大者”。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算的是大賬、生命賬。防控工作始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第一位,這是判斷防疫成效的首要標準。

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傳播速度快、感染人數多,脆弱群體風險大。我國14億多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如不及時從嚴防控,勢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風險加大,一旦形成規模性反彈,將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更嚴重損失,極易喪失前期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反觀,今年初,許多國家和地區陸續放松防疫政策,但結果是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激增。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5億,死亡病例逾619萬。英國疫情3月以來感染水平已升至歷史最高。有英國媒體人指出,與新冠共存政策“無異于一場豪賭”。

再來算經濟賬——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是為中國發展贏得主動。

2020年,正因為中國在世界上“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才最終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2021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位置。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實現動態清零難度進一步升級。封控措施不可避免帶來短期經濟沖擊,但中國抗疫實踐進一步印證:一時的“管”正是為了更好的“放”。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政策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4月13日,在吉林市樺皮廠鎮,吉林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守國(右)指導農民選購農機。吉林市農業農村局開辟備春耕運輸“綠色通道”,將農資農機按時按需送到農民所在村屯。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一方面,不誤農時保春耕。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署投放100萬噸國家鉀肥儲備……農情調度顯示,目前春播糧食已完成意向面積的19.4%,進度同比快1.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爭分奪秒抓復工復產。深圳,從按下“慢行鍵”到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開始有序恢復,用時不到10天;山東,3月29日宣布自2月底以來的這波疫情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復工復產進入“快車道”;吉林,4月14日宣布實現社會面清零,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上海,本輪疫情傳播指數已由2.27下降到1.23,4月16日發布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

一方面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堅持科學精準防控,防止層層加碼“一刀切”,二者統籌兼顧,才能確保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三)應對空前壓力,就業能否穩得住?

經濟下行壓力,首當其沖影響就業。

最新統計顯示,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就業前兩個月溫和開局后,3月波動明顯。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5%,其中3月為5.8%。

招聘機構數據顯示,本是傳統旺季的3、4月,就業市場走勢低迷。在今年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就業能否穩得住?

4月14日,在湖南長沙中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求職面試。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從就業需求看,總量壓力在加大。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近16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1076萬人,二者均為近年新高。

從崗位供給看,不少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面臨的困難明顯增加、招工放緩,甚至減員、裁員。原本吸納就業較多的房地產、教育培訓、互聯網及接觸性服務行業,招聘需求明顯下滑。

從供需匹配看,“就業難”“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青年緩就業、慢就業現象增長,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突出。3月,16至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16%,為近幾年同期最高值。

穩就業,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至今,一個鮮明特征是就業優先導向進一步強化。穩就業被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并充分體現在各項政策中。今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17.58億元,比去年增加51.68億元。

抓基本——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實施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顯著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可提至90%;允許地方再拿出4%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技能培訓,并向困難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千方百計穩企業、穩崗位。

保重點——研究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政策舉措,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百萬見習崗位募集、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等專項行動;組織實施“春風行動”為農民工、脫貧人口提供就業服務……多管齊下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拓空間——加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靈活就業政策,在北京、海南等七省份及七家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補齊權益保障短板,更好發揮靈活就業“蓄水池”作用。

在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的同時,還應做好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儲備,全力以赴穩住就業基本盤。

(四)釋放內需潛力,投資消費“雙引擎”如何提振?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消費構成內需,是經濟增長“主引擎”。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當前宏觀政策發力重點。

總體看,投資增速較快回升,規模繼續擴大。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超1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好于去年全年的4.9%。

從結構看,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三大領域表現“冷暖分化”。

4月14日,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工人進行生產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增速比前兩個月加快,比去年全年加快8.1個百分點。預計鐵公水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6360億元,川藏鐵路穩步推進,年初以來下達鐵路、民航、公路等領域中央預算內資金計劃467.5億元……基建投資的穩經濟“壓艙石”作用凸顯。

一季度,制造業投資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5.6%,比去年全年加快2.1個百分點;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0.7%,增速回落。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效益水平下降以及疫情等因素,或將對擴大有效投資帶來影響。

消費,對穩定經濟大盤具有基礎作用。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居民消費基本穩定。網上零售較為活躍、新國潮消費快速增長、“一老一小”消費需求增大以及冰雪經濟熱潮等,顯示出居民消費提質升級蘊藏的巨大潛力。

疫情之下,消費恢復也面臨較大制約因素。

相比前兩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7%,3月份指標為負增長。其中,旅游住宿、餐飲娛樂、交通出行等接觸性聚集性消費受到明顯沖擊——3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下降3.8個百分點至46.7%,清明假期國內旅游收入不足2019年同期四成……

內需拉動經濟的后勁,既取決于擴大有效投資的力度,也取決于促進消費恢復的程度。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正加快發力——截至3月末,今年3.6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中用于項目建設部分已全部下達;“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工程正抓緊推進,各地已儲備7.1萬個專項債項目,全年水利工程和項目可完成投資約8000億元……

促進消費恢復的舉措接連出臺——已出臺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紓困政策正在落實到位;做好基本消費品保供穩價,保障物流暢通;擴大重點領域消費,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補服務供給短板……

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更深層次,為擴大內需注入強大動力。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巨大內需潛力更意味著,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必將堅定不移,內需拉動經濟的“引擎”需要更加強勁。

(五)多重壓力下,外貿外資能否延續高增長?

外貿、外資,中國經濟去年表現亮眼的兩個指標,今年一季度仍有不錯表現,雙雙以兩位數增長實現“開局穩”。

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9.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實際使用外資3798.7億元,同比增長25.6%。面對國內外疫情反復、國際局勢新變數增多,兩個指標在去年高基數上繼續穩增長,實屬不易。

4月14日,長城汽車專列首發列車行駛在重慶永川國家高新區鐵路專用線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外貿穩住增長,原因何在?

貿易“朋友圈”更加多元——一季度,東盟超歐盟重新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持續增長。“西方不亮東方亮”。更多新市場,也意味著更大增長空間。

更多經營主體有力支撐——一季度,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43.2萬家,同比增長5.7%。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4.52萬億元,增長14.1%,占比達到48%,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壓力下,外貿主體的增長,正是韌性與活力的最好證明。

當然,與去年同期分別接近30%、40%的高增長相比,今年一季度外貿、外資增速各有所下降。

這主要受到了去年高基數、國內外疫情反復、俄烏沖突復雜演變等因素影響。不少一季度訂單還不錯的外貿企業,坦言二、三季度壓力會加大。疫情對生產、運輸的沖擊,加上高昂海運費對利潤侵蝕,影響會進一步顯現。

為穩定外貿,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發力——減稅降費、暢通物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發展外貿新業態等舉措加快落地,給企業送來“及時雨”,為穩外貿保駕護航。

考慮到高基數原因以及當前一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外貿延續去年高增長有一定難度,但外貿“開局穩”恰恰印證了我國外貿有穩增長的堅實基礎和巨大潛力。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完備,企業自身也在努力,加上助企紓困、穩外貿政策落地,各方共同努力,外貿實現保穩提質的目標未來可期。

穩外資,同樣有基礎和信心——

中國美國商會近期報告顯示,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仍有超六成受訪企業計劃今年加大在華投資,超八成在華美企不考慮移出中國。近來,多家知名跨國公司圍繞低碳業務加大在華投資和布局。

一季度,中國吸引外資在“穩”的基礎上繼續“進”,高技術產業引資同比增長超50%,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更是接近60%的增長。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迸發的新機遇,正是外商投資的掘金點。

面對各種不確定性,諸多政策舉措也在積極發力:進一步強化外資服務保障,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開放,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更便利的營商環境,讓更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留得住、扎下根。

(六)全球通脹壓力上升,國內物價是否會大幅上漲?

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通脹背景下,我國物價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季度,我國CPI同比上漲1.1%,其中3月上漲1.5%,漲幅較前兩個月擴大,但仍屬于溫和范疇,也低于國內3%的預期目標。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8.3%,漲幅連續5個月回落。

CPI與PPI“剪刀差”進一步收窄。2021年全年CPI與PPI“剪刀差”為7.2,今年3月份為6.8,表明保供穩價效果持續顯現。

3月份PPI漲幅雖然回落,但仍處較高水平。這與國際輸入性影響密切相關,受地緣政治沖突等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國內石油、有色金屬等價格上漲,中下游行業企業面臨較高成本壓力。

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及時采取供需雙向調節、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等措施,平抑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穩定市場預期,促使PPI漲幅連月回落。

當前,我國工農業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裕,有效應對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能力顯著增強,保持全年物價平穩運行仍具有較好支撐。

吉林省梅河口市工作人員進行“蔬菜包”菜品分揀(4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CPI指標關系百姓“菜籃子”“米袋子”等的價格。

近期,蔬菜、汽油、柴油等與日常生活相關度較高的部分民生商品價格漲幅較大,上漲面較廣,導致居民對物價上漲的感受較為強烈,數據和百姓感受存在“溫差”。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CPI“籃子”商品中,豬肉價格占比較大。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大幅下行,3月同比下降41.4%,拉低了CPI漲幅。

今年以來,國內部分民生商品價格有所上漲,主要是受國際形勢變化和疫情等因素影響,并非我國市場供給基本面發生變化。

由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PPI向CPI傳導的趨勢或將延續,一般日用品價格將小幅上漲。此外,隨著豬肉市場由供求基本平衡向緊平衡過渡,預計到二季度或三季度,豬肉價格或將進入上行通道,拉動CPI溫和上漲。

綜合來看,全年物價漲幅或將比去年有所擴大。針對物價短期上漲壓力,要進一步完善價格調控機制。尤其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應加強價格監測預警,適當降低價格補貼啟動條件,避免價格大起大落影響基本民生。

(七)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如何打通堵點卡點?

工業品物流占社會物流總額90%左右,生產供應鏈全流程的90%以上處于物流環節。疫情導致部分原材料和產成品運輸受阻,影響向生產端延伸。

同時,一些工廠因疫情停工停產,原材料價格高位攀升,企業成本走高……多重因素疊加,引發人們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擔憂。

4月13日,在合肥百大周谷堆大興農產品物流園,司機在智能化門禁系統上掃碼進入。該園建立集測溫、核驗安康碼、數據收集等功能的智能化門禁系統,進場駕乘人員不用下車即可快速核驗,實現防疫測溫智能化、人車追溯數據化。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當前國內供應鏈部分受阻,影響產業鏈穩定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一方面,物流效率有所降低。俄烏沖突擾亂國際物流秩序,中歐班列、國際航空運輸等受到影響;疫情導致部分地區跨區域、疏港運輸不暢。另一方面,供給面臨一些制約。如上海擁有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集群,也是不少加工制造企業的來料倉儲、產品總裝基地。疫情不可避免對相關行業造成影響。

雖然挑戰增多,但更多是因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產業鏈總體運行仍然平穩,及時控制住疫情,細化實化各項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舉措,就會為正常運行增添穩定性和安全性。

我國擁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齊備配套優勢明顯。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3月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工業經濟自身韌性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堅強支撐。

當前,關鍵要聚焦堵點卡點及時疏通,避免短期困難演變成長期趨勢,把“鏈”上的企業保護好,不被眼下問題拖垮。

保物流是當務之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十項重要舉措,要求努力實現“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公布全國統一式樣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切實保障重點物資和郵政快遞通行、優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嚴格落實防疫政策的同時,一系列部署加快打通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

穩生產是關鍵之舉。全國多地穩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正加快建立;工信部前方工作組趕赴上海摸排企業情況,集中資源優先保障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聚焦當下,做好原材料保供穩價,落實落細減稅降費、金融信貸等惠企政策,緩解企業運行壓力;著眼長遠,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中國需要在補鏈強鏈上不斷發力。

(八)穩住市場主體,如何更有力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

4月12日,在福建泉州石獅市的一家紡織企業,工人在工廠里忙碌。新華社發(周義攝)

本應是紡織旺季的3、4月份,不少紡織廠老板卻心里發慌。受疫情影響,部分服裝貿易批發市場暫時停業,紡織廠紛紛減產。

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下滑,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指數均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下。

當前,很多中小微企業面臨訂單和營業收入減少、拖欠賬款增多、原材料價格高漲、人工和運輸成本攀升等挑戰,“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矛盾突出,企業間分化持續擴大。

為中小微企業紓困是當務之急。

一方面要在運營成本上做“減法”,減稅降費是首選。今年退稅減稅規模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為使資金直達企業,中央財政已下達首批用于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專項轉移支付4000億元。4月起,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正式實施,11天內就有1557億元退稅資金落到20.3萬戶納稅人賬上。

另一方面需在現金流上做“加法”,信貸支持可謂“雪中送炭”。一季度,小微企業貸款需求進一步釋放。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和授信戶數,分別同比增長24.6%和42.9%。

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并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以增強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信貸投放能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人社部等部門陸續推出紓困舉措。人民銀行新設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加大對物流通暢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金融支持……

同時,江蘇出臺“40條”措施、廣東出臺“47條”措施、湖南出臺“36條”措施……從房租減免到發放補貼,各地因地制宜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紓困舉措;企業也在想方設法積極“造血”自救。

及時回應中小微企業新困難新訴求,確保減負紓困“組合拳”盡快落地顯效,把真金白銀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穩定中小微企業預期,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

(九)防范化解風險,如何引導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3月,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趨穩;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0.7%,比1至2月份回落3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規模大、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21年,我國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6.8%。

在疫情多點散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整面臨新情況新挑戰。從供給端看,一季度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分別下降17.5%和41.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緩慢;從需求端看,受資金緊張、個別頭部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顯現等影響,市場預期轉弱,購房者延緩入市。

今年以來市場分化更加明顯,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一些熱點城市市場回升預期逐步增強,部分人口持續流出的城市市場仍在低位運行。

應對新情況新挑戰,各地以支持首套剛性購房需求、合理改善性需求、租賃住房需求為著力點因城施策。100多個城市的銀行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經營情況,自主下調了房貸利率;部分城市對生育二孩、三孩家庭購買首套住房的,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的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達到40%以上。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租房需求,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有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基本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投資總額預估約8500億元。

引導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必須牢牢守住“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針對房地產市場不同情況所作出的相應調整,并非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翻轉。要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精準性協調性,努力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

4月3日,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工人在中鐵一局北門街高架工程施工現場作業。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當前,個別頭部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風險仍然存在。對此,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依法依規開展風險處置化解工作,以“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為首要目標,合力緩釋房地產企業風險。

保持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關乎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關乎宏觀經濟穩定發展,正是復雜形勢下中國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體現。

(十)多重挑戰下,糧食和能源如何保供穩價?

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對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至關緊要。

受去年罕見秋汛影響,冬小麥晚播面積占到三分之一,目前一、二類苗比例已與往年基本持平。部分地區封控管理下,農資下擺、秸稈離田、農機手返鄉不同程度受影響。

在吉林長春高速公路東出口,返鄉農民登上返鄉公交專線(4月12日攝)。新華社發

農資價格上漲。4月第2周,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批發價每噸同比上漲35.5%、17.9%和82.4%,農用柴油價格大幅上漲。中國鉀肥消費量近三成進口自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受俄烏沖突影響,兩國出口受阻。

國際市場風險增大。去年我國進口的玉米、大麥近三成來自烏克蘭。俄烏的小麥、玉米出口量占全球貿易量的29%、19%,俄烏沖突引發國際糧價上漲,加大我國進口難度和成本。一季度我國進口大豆2028萬噸,數量同比減少4.2%,金額卻增長20.9%,凸顯進口大豆價格的上漲。大豆、玉米作為飼料原料,直接關聯養殖產業,容易影響肉類價格。

當前我國穩住糧食的基本盤并沒有改變,國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強儲備。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特別是小麥和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占總庫存比例超70%,防范風險能力增強。

4月12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蔡嶺鎮楊灣村農民駕駛農機在田間勞作。新華社發(傅建斌攝)

保產量。目前小麥苗情轉化好于預期,糧食意向種植面積穩中有增。各地抓緊春管春播,相關部門采取措施保障鉀肥等供給。我國加大玉米、大豆保供力度,擴大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確保完成大豆油料擴種任務,并合理利用國際資源,加強儲備調節,保持供需平衡。今年冬油菜面積增加、長勢好于上年。

保產能。我國今年將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加快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大鹽堿地綜合利用力度,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受俄烏沖突等影響,國際能源價格高漲,對外采購油氣面臨的風險上升。一季度天然氣進口金額同比增加68.7%,但實際進口量減少5.1%。

多方正采取措施推動國內石油、天然氣、煤炭增儲上產。一個好的趨勢是,一季度國內規模以上工業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3%、4.4%、6.6%,發電量同比增長3.1%。今年國家要完成原油產量重回2億噸、天然氣產量持續穩步上產的目標,并加快建設在沙漠、戈壁、荒漠規劃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

立足國情,強化煤炭煤電的兜底保障作用。國家能源局近幾個月已批復山西、陜西、寧夏等地多個煤礦項目,優質煤炭產能正依法合規加快釋放。近期全國煤炭產量保持高位水平,2月中下旬以來,日產量在1200萬噸以上,同比增長超過10%。

緩解煤電企業經營壓力。全面放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后,今年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促進煤電上下游協同發展,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通過能源儲運能力建設,能源供應鏈的彈性和韌性也將得到加強。

確保糧食能源安全是重大戰略性根本性問題。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更好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平穩開局之后更需奮力前行。針對下行壓力,相關權威部門表示,一方面要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控制住本輪疫情;另一方面要搶抓二季度窗口期,落實落細各項穩增長舉措,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記者韓潔、謝希瑤、魏玉坤、劉夏村、王優玲、吳雨、葉昊鳴、姜琳、張辛欣、于佳欣、于文靜、高敬、趙文君、王悅陽)

關鍵詞 >>
分享:

相關閱讀

網站地圖 新聞 專題 晚會活動 康巴衛視節目 視頻 娛樂 圖說 文化 旅游
國內國際
涉藏新聞
崗日雜塘
啟米時間
法治明鏡
向巴聊天
康巴講壇
康巴歡樂匯
雪域高原
歡樂星播客
快樂漢藏語
周末大舞臺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開
翁姆報天氣
央視新聞聯播
康巴衛視新聞
紀錄片
微視頻
專題片
電影
電視劇
動畫片
藏歌藏舞
晚會活動
文化動態
藏傳佛教
名家專欄
藝術
旅游資訊
景點推薦
風土人情
旅游寶典
加載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樹果洛海南海北海東海西黃南迪慶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薩日喀則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壩州涼山木里
合作媒體
關于我們衛視動態播出時間表廣告刊例用戶協議舉報制度

蜀ICP備 15032686號

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備案號:川新備14-000059

川公網安備 51019002000121號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不良與違法信息舉報中心


違法及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8-8598 19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av人在线视午夜片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 |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 |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精品 |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 | 91视频插插插 | 精久久久久 | 久久久免费精品 | 男生电影天堂 | 国产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和欧美一区二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琪琪 | 伊人久久亚洲 | 国产三级三级三级精品8ⅰ区 | 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 欧美偷拍一区二区 | 免费涩涩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 久久一 |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 | 99久久视频 | 精品国产第一页 | 亚洲精品之草原avav久久 |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 久久精彩视频 | 欧美色图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黄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毛片 | 日本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九九视频 | 久久高清国产 | 国产尤物av | 一区二区激情 | 麻豆传媒在线观看 | 国产v日产∨综合v精品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狠狠一区 | 爱情岛论坛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