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网站_中文在线观看www_国产污污视频_成人福利在线播放_久精品久久_精品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男人呻吟

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丹心如一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

2022-01-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分享:

海報設計:潘紅宇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題:丹心如一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歲月流轉,真情永恒。

虎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人民中間,給千家萬戶送去新春的美好祝福。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十個年頭在春節前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

“我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到鄉親們中走一走看一看。”

走過一條條崎嶇不平的路,握住一雙雙滿是老繭的手……一條條街巷、一間間村舍、一方方炕頭,見證了總書記對人民的深厚情懷;一段段平易近人的家常、一句句溫暖人心的問候、一次次親切和藹的笑容,定格下總書記對百姓的真摯情誼。

歲月奔涌,江山印證。

從黃土地中走來,從村支書到泱泱大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心里始終裝著人民,時刻把人民幸福作為“國之大者”,帶領14億多人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闊步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

(一)一條路

習近平:“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翻過山巒,跨過深谷,通往湘西十八洞村的柏油路,新建之后又再次拓寬,迎接著川流不息的車輛人群。家家戶戶掛起的大紅燈籠,仿佛都在翹首期盼遠方的來客。

“真希望總書記再來看看,我已經成家了,我的女兒就叫做龍思恩,長得可漂亮嘍!”端起自家的金蘭土蜂蜜,村民龍先蘭笑得暢快。

龍先蘭曾是村里有名的“刺頭”。他小時候因為家庭變故性情孤僻,長大后游手好閑、嗜酒成癮,哪家的姑娘都嫌他“又窮又懶”。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陵山區腹地的十八洞村看望貧困群眾。得知村里光棍漢多,總書記笑著勉勵大家,要加油干,等窮根斬斷了,日子好過了,媳婦自然會娶進來。

那時,龍先蘭還在外面“混日子”。聽說總書記走后派了扶貧工作隊,他匆匆趕回村。

扶貧工作隊隊長不僅認他做了兄弟,幫他申領小額貸款,給他引薦了養蜂的師傅,還將他列為重點幫扶對象。

“聽總書記的話,自己加油干,好事自然來。”

2015年,十八洞村相親大會上,有了一技之長的龍先蘭,用一句話贏得了鄰村姑娘的芳心:“我沒有才藝,但我有力氣,哪個愿意跟我走,我讓她幸福一輩子!”

特色種植、鄉村旅游、勞務輸出、苗繡制作……3年多光景,十八洞村多措并舉,摘掉了貧困帽,龍先蘭也從三箱蜜蜂養殖開始,徹底改變了人生命運。

十八洞村群眾的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還惦記著十八洞村大齡青年的“脫單”問題。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

“7個,就是‘脫單’的大齡青年7個。”

會場里響起了會心的笑聲。

“我正式提出‘精準扶貧’就是在十八洞村。”習近平總書記向在場的代表說,滿面含笑。

2021年2月,歷經8年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傾注巨大心血的這項偉大工程圓滿收官。

什么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樂?半個世紀前,陜北梁家河的黃土地上,下鄉插隊的習近平頂著嚴寒風霜,走過溝壑縱橫,親身感受過百姓疾苦。

幾十年后,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主席訪問美國,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提到了在梁家河當農民的7年時光,他坦陳:“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土窯里、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了解鄉親們最需要什么!”

因為走過一樣的路,因為苦過相同的苦……從陜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從福建到浙江、上海、北京,再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走到哪里,就把這種樸素的情感帶到哪里。

無論是在北京南鑼鼓巷與老街坊親切交談,還是到河北阜平在老鄉炕上盤腿而坐;無論是在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棚戶區的群眾,還是在蘭州虛擬養老院給老人端菜送飯,習近平總書記用心體察著群眾喜憂,感受著百姓冷暖,躬身探尋著人民幸福之路。

汽車下了318國道,循著尼洋河,徑直開進西藏林芝鎮嘎拉村。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村做客后,不斷有游客來這里“打卡”。

“總書記察看了我家的糧食,還嘗了一塊奶渣子。”村民達瓦堅參說,“我的女兒想當醫生,兒子要當短跑運動員,總書記鼓勵他們加油。”

奶渣子的味道甜甜的,一聲聲“扎西德勒”的祝福發自肺腑。

這是習近平又一次踏訪雪域高原,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親自前來祝賀,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

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第一次入藏,乘車顛簸了整整一天。“當時的路況非常險,還好沒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橫著兩根木頭,我們下來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脫那都是騎著馬進去的。”

2021年6月,綠色“復興號”動車開上了雪域高原,從林芝到拉薩用時縮短為3個多小時。如今,川藏鐵路已全線開工,這條“鋼鐵巨龍”八起八伏,累計爬升相當于“征服了兩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了建設川藏鐵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部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路是改變命運的奇跡,更是造福人民的希望。

這是2020年10月25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拍攝的龍先蘭一家。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浙江余姚,四明山腳,車子剛拐進橫坎頭村,便見一條清澈的小溪穿流而過,為這個遠近聞名的“共同富裕樣板村”平添幾分田園詩意。

“15年前到你們村的情景我都記得,我一直惦記著鄉親們”……橫坎頭村史館里,珍藏著一封習近平總書記給村里全體黨員的回信。

2003年春節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冒著雨雪,專程來到橫坎頭村考察調研,走村入戶看望村里的老干部、老黨員。當時村里還沒有水泥路,全村沒有一個公廁,許多人家都還用露天糞缸。

在同村委會座談時,習近平神色凝重:“只有老區人民富裕了,才談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老區人民實現了小康,才談得上浙江真正實現全面小康。”

這年6月,在習近平的倡導和主持下,浙江啟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富民工程,橫坎頭村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年2月,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里的發展情況。

“沒想到總書記十多天后就回了信!”時任橫坎頭村黨委書記張志燦說,“他得知鄉親們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感到十分欣慰,勉勵我們再接再厲、苦干實干,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2021年開年,一部脫貧攻堅劇《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跨越山海的扶貧協作震撼人心。很多沒有感受過貧困的城里年輕人一邊追劇,一邊感慨寧夏西海固當年的貧瘠。

25年前,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擔任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深入西海固進行了6天的扶貧考察,真切感受到當地極端貧困的狀況——

“一家子既沒有桌椅板凳,也沒有鋪蓋。家里唯一的‘財產’是掛在房梁上的一撮發菜,就靠賣這么一點發菜來買油鹽醬醋。”

習近平直接推動閩寧開展對口幫扶,組織倡議兩省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輪流舉辦一次。25年來,閩寧聯席會議從未間斷。

2008年、2016年,習近平又兩次到寧夏調研,走村入戶和群眾共議脫貧大計。

“就坐在我旁邊,拉著我的手,問家里收入如何,平時去哪里看病?”固原市深溝村老漢金學文講起2008年4月習近平來他家看望時的情景,仍十分激動,“還記得他對我說,等日子過得更好了,還會來看我們的。”

2020年6月,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之年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來到寧夏考察調研。

在吳忠市弘德村回族村民劉克瑞家,習近平詳細了解就業、收入、醫療、社保等情況。得知這家人已于3年前脫貧,他十分高興。

弘德村是個生態移民村,劉克瑞拿出一張搬離西海固老家時拍的老照片:山大溝深、屋破衫爛。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啊!”習近平總書記接過照片仔細端詳,不由感慨。

山海攜手,閩寧協作探索出一條先富幫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福建先后有30多個縣(市、區)與寧夏9個貧困縣(區)結成扶貧對子,兩地101對鄉鎮、211對行政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

2020年11月16日,隨著最后一個貧困縣西吉縣脫貧出列,寧夏西海固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全面小康,需要披荊斬棘的開路者;人民幸福,需要久久為功的鋪路人。

2013年11月3日的那個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沿著狹窄山路來到十八洞村。

村口第一戶,是石爬專老人一家。黑黢黢的木屋里,唯一的“電器”是一盞5瓦的節能燈。

穿著一身陳舊苗族服裝的石爬專不識字,沒在家里看過電視,見到面帶微笑的總書記,有些愣怔,懵懵懂懂用苗語問:“怎么稱呼您?”

這一問,大家都笑了,村里人趕忙說“這是總書記”。習近平總書記拉著石爬專的手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石爬專一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村里幫她開起了小商店,加入了合作社,現在早已吃穿不愁,也看上了大電視。

“每天吃完晚飯,都要看《新聞聯播》。總書記叫我大姐,我想多看看這位親人。”石爬專說。

(二)一雙手

習近平:“我們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必須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試運行的復興號列車行駛在西藏山南市桑日縣境內(2021年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北京通州,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一株株樹木挺拔向上。

2019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同北京市民一起義務植樹。一下車,穿著運動鞋的總書記就拿起鐵鍬、扛在肩上,大步走向植樹地點,鏡頭定格下這個瞬間。

1989年12月,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與群眾一同勞動,也留下一張照片,手握肩扛的動作幾乎一模一樣,那時他的肩上是一把鋤頭。

歲月更替,本色依舊。

揮鍬鏟土、圍堰澆水,總書記很快忙碌起來。種完第一棵樹,覺得有點熱,他脫下外衣,接連又種下6棵樹。

畢楊當時是通州區貢院小學學生,一個細節令她記憶深刻:“給樹苗澆水時,我不經意間把手放在水桶的把手下,習爺爺提醒我這樣可能會被夾到手,要注意安全,隨后輕輕拿開我的手。”

這是一雙勞動者的手。

1969年1月,當時還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習近平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種地、打壩、挑糞無所不干,很快跟鄉親們打成一片。

一次打壩時,習近平沒有手套,直接用手抓住夯石的繩子,再用全身力氣往下砸黃土,一天的工夫,他的手掌磨得全是水泡,第二天再干活,水泡都磨破流血了。“但是不管多累多苦,他能一直拼命干,從來不‘撒尖兒’(偷懶)。”村民王憲平說。

同甘共苦,一如既往。

走進中原大地的田野托起麥穗看灌漿,總書記對老鄉說“我們都是種莊稼出身”;湖南湘西一片柚子林中,總書記熟練地幫村民摘下柚子;在甘肅八步沙林場,總書記拿起一把開溝犁,同林場職工一起挖起來……

“不要聽蝲蝲蛄叫就不種莊稼了”“青蛙打鼓,豆子入土”“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諺語爛熟于心,講話中時常信手拈來。他曾深情地說,我們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農村、農業、農民有天然感情。

這雙手,讓人溫暖。

這是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2018年3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2021年10月21日,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鹽堿地大豆育種與生產示范田。

沿著一條小路,他走進田里,俯身摘下一個豆莢,輕輕捻開,仔細看了一下,將一顆豆子放進嘴里,細細咀嚼后說:“豆子長得很好。”

站在總書記身旁的示范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一直盯著總書記的手,那一連串嫻熟的動作讓他感覺到一股暖流。

“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總書記勉勵道。

羅守玉清晰記得,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的農場考察時,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總書記心系糧食安全,從他的那雙手能深深體會到。”羅守玉說。

這雙手,給人信心。

四川蘆山地震災區,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一頂帳篷,慰問受災群眾,捧起一個孩子的小臉,親吻了一下。一年多后,這個孩子住進了災后建起的新家。

湖北武漢,總書記在抗疫關鍵時刻來到東湖新城社區,向樓上隔離的群眾不停揮手,鼓勵大家:“一起加油,再堅持一下!”

“張衛龐,你還沒有變!”

2015年2月13日,回到梁家河的習近平總書記正與昔日的“小伙伴”們熱情寒暄,一扭頭看到了張衛龐,伸出右手“狠勁兒”地拍在他的肩上,讓張衛龐感到“近平的心跟咱們還是那樣親”。

張衛龐年輕時,家里的日子不好過。為了幫補他,習近平把自己的口糧給他,與他們一家人搭伙吃飯。

吃苦耐勞的張衛龐后來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改革開放后,他帶頭調整種植品種,后來又辦起養雞場,領著大家共奔致富路。

總書記問他現在的情況,張衛龐說:“近年我生活不錯,我有五畝壩地,種些糧食蔬菜,自己吃,我還有十畝果園,收入主要靠這個果園。”總書記聽了非常高興:“哎呀,衛龐,你發了吧?走,我和你果園看看去。”

“有干勁、有奮斗”,總書記如此稱贊張衛龐。

第二年,張衛龐牽頭成立蘋果種植合作社,一心要和大伙兒一起把日子越過越好。

“各干各的弄不成,我還要把合作社往大做,不信我老漢鬧不下這事。”年過七旬的張衛龐信心滿滿。

一雙手,挽起億萬雙手。奮進新時代的新征程上,中國人民擼起袖子,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一本賬

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村民在直播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2021年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隆冬時節,雪覆壩上。

河北省張北縣,德勝村里的馬鈴薯儲藏窖里滿滿當當。算起收成賬,種植大戶徐海成夫妻倆的笑眼瞇成了縫兒:“土豆變金豆了!”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家,細問他們家的收支清單:“種植馬鈴薯原種3畝,畝產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種了15畝,每斤是5毛錢。這價格差得很多啊。”

總書記繼續往下算:糧食綜合直補2500多元,退耕還林補貼306元,草原獎補1140元……

“這些都算下來,一年收入43000元。”總書記說。

“我看你家里的支出賬,一年下來生產性支出12700元,家庭花銷29000元,兩項加起來42000元?”總書記問道。

“主要是老伴看病,再有就是二女兒上學學中醫,一年學費18000元。”徐海成說。

總書記又問徐海成的二女兒徐亞茹領沒領助學金。

徐亞茹回答:“有,一個學期1500元,一年3000元。”

“收入43000元、支出42000元,除了醫療和孩子上學,那日常生活的開銷呢?這個賬有點不合理啊?”總書記十分關切。

徐海成家小小的客廳里,總書記與村民們一起算柴米油鹽的小日子,一起商討脫貧攻堅的大計。

當年一開春,德勝村一口氣建起280個大棚,發展馬鈴薯原種繁育,光伏電站、鄉村旅游也有了起色。

徐海成一開始承包了28個大棚,2018年又多承包了5個,當年純利潤達到10萬元,從貧困戶變成了種植大戶,徹底翻了身。

去年9月,徐海成一家喜遷新居:150平方米,三室兩廳。

“如果總書記再到德勝村看看,再到我家坐坐,我會給他念念新賬本,曬曬成績單。”徐海成又笑了。

江西井岡山神山村張成德家,寧夏固原楊嶺村馬科家,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呂有金家……每到貧困村、走進貧困戶,習近平總書記總要翻開一本本扶貧手冊。

“情況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幫助困難鄉親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習近平總書記說。

正是算準了一筆筆“脫貧賬”,我國脫貧攻堅精準發力,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建檔立卡,逐一脫貧摘帽。

總書記心中,有一本賬始終念念不忘。

2016年4月24日下午,大別山腹地,雨后初霽。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年過六旬、因病致貧的汪能保、張幫若夫婦家。

“一年吃高血壓的藥要多少錢?”

“要花兩三千塊錢。”

“血壓現在還高嗎?”習近平總書記又問。

“昨天量,高壓168,低壓110多。”

“那夠高的。”

總書記轉過頭問身邊的同志:“現在醫保能補助多少錢?”一名干部說:“新農合能補助60塊錢的門診費。”

習近平憂慮地說:“這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他叮囑當地干部,農村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醫保、新農合方面給予更多扶持。

健康賬本,事關人民切身利益。

2021年3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總醫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考察時,問正在陪母親看病的市民張麗萍費用和報銷情況。

“這次花費1.3萬元,自費4000多元。”張麗萍說。

總書記聽了很欣慰,又在一張柱狀圖前駐足細看:醫院藥品耗材收入下降、醫療服務收入提高,2019年三明人均醫療費用1734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46%……

對三明醫改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持續關注并強調要總結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談到下一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說:“看大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的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這個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間起步。研究改革的堵點在哪里,結合本地實際繼續探索。”

一家一戶的“小賬本”,連著總書記心中的“民生大賬本”。

2015年7月,走進吉林省和龍市光東村,看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旱廁,習近平總書記記在心頭:“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

那是40多年前的一幕——

這是2020年9月30日拍攝的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劉宇 攝)

“近平,你這是干啥哩!這活太臟,你干不了!”看見習近平正滿頭大汗修廁所,知青陶海粟大吃一驚。

“這個廁所年久失修,總得有人修。”習近平笑著回答。

當時,延川縣抽調習近平去馮家坪公社趙家河大隊駐點。那里知青們居住的窯洞外有個廁所,朽木為架,土坯為墻,茅草為頂,男女不分,聽見外面有動靜,都要咳嗽一聲作“暗號”。

經習近平翻修后,這成了趙家河第一個男女分開的廁所。

1982年,習近平到正定工作,他親自抓“連茅圈”改造。

“‘連茅圈’,農村里通俗說就是‘人拉豬吃’。茅廁和豬圈連在一起,廁所蓋在豬圈上面,人的糞便直接被豬吃掉。但這容易造成一個可怕后果:豬吃了帶蟲卵的糞便后,豬肉容易成米豬肉,人如果吃下未煮熟的米豬肉,很容易得絳蟲病。”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首次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會上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時提到這段往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走村入戶、家長里短,總書記最操心的“小事”里,廁所算在頭幾樁。隨著“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大量農村廁所被改造,外媒驚嘆“中國改廁成績斐然”。

2021年6月8日,青海省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索南才讓家。

習近平總書記一進屋最先察看的仍是廁所,他關切地問:“用的是自來水嗎?污水怎么處理?”

“現在村里都用上了自來水,污水都是統一的下水管道,集中處理。”

欣慰的笑容在總書記臉上蕩漾開來。

(四)一片天

習近平:“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

村民徐亞茹在河北省張北縣德勝村“農光互補”項目區光伏發電板下查看藥材長勢(2020年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村考察時,74歲的老人崔榮海擠到人群前面,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

這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難掩內心激動:“總書記,您好!您是腐敗分子的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

習近平總書記面帶笑容、語氣堅定:“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堅定意志,帶領全黨開展了一場雷霆萬鈞的反腐敗斗爭。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他反復強調:“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打擊。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反對腐敗。”

一批“大老虎”紛紛落馬,無數腐敗“小蒼蠅”受到嚴肅處理,以如此的力度重拳反腐,面臨的壓力、風險和挑戰可想而知。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不是沒有掂量過。但我們認準了黨的宗旨使命,認準了人民的期待。”

勇毅擔當,以人民的名義。

2015年1月13日,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振聾發聵:

“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

30多年前,習近平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當時面臨一個棘手問題,寧德整個地區有幾千名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私房。

面對壓力,習近平問一名紀委副書記:“你覺得老百姓意見大不大?”

“大。”

“是不是當前影響積極性最大的問題?”

“是。”

“三百萬人該得罪,還是這兩三千人該得罪?”天平兩端、孰輕孰重,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抉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強調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他這樣為中央巡視組的同志撐腰打氣:“不管級別有多高,誰觸犯法律都要問責,都要處理,我看天塌不下來。”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失民心而已!”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這句古語指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出發點和立腳點。

正是為了人民,他始終將作風建設視為黨群干群關系的“晴雨表”,親自部署、率先垂范、緊抓不放、久久為功,讓“八項規定”成為新時代共產黨人的一張“金色名片”。

正是為了人民,他在重拳打虎同時,要求對群眾身邊嗡嗡亂飛的“蠅貪”也絕不姑息,讓人民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真切感受到黨的初心和使命。

勇毅擔當,為了人民至上。

市民在浙江省嘉興市望湖路城市驛站休息(2021年4月25日攝)。嘉興市結合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在形象、功能、服務等方面對傳統公共衛生間進行改造升級,10座原老舊公共衛生間改造成集多種人性化功能和服務為一體的“禾城驛·溫暖嘉”城市公共服務驛站。新華社發(金鵬 攝)

2020年1月23日10時,位于長江中游的超大城市武漢,因罕見的疫情宣布“封城”。

作出這個決定,史無前例、世無先例。

“一千多萬人的大城市,突然要凝固起來,靜止下來,會帶來各種問題”“但該出手時必須出手,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政治勇氣作出這一關鍵決定。

2天之后,大年初一,本是萬家團圓、歡度春節的日子。

中南海懷仁堂,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表情凝重。

“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本來想是讓大家過個好年。現在疫情形勢緊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來,一起來研究部署這個問題。”

在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日子里,他時刻牽掛受疫情影響的群眾安危,惦念著戰斗在一線的“白衣將士”;他主持召開21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策;他對派出到湖北前方的中央指導組作出上百次重要指示,交代指導組的負責同志“有什么情況、有任何需要,可以打電話直接和我說”。

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前往“封城”中的武漢,走進社區、親切慰問。

對于長期居家隔離的市民群眾,他感同身受,要求社區工作者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有溫度:“群眾在家隔離時間長了,發幾句牢騷是可以理解的,誰愿意老悶在家里啊!”還特別細心叮囑:“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

人命關天——這是中華文明道德觀念的鮮明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

正是為了人民,從剛出生的嬰兒到108歲的老人,無論病情再重、年齡多大,不拋棄也決不放棄。

“相信群眾、發動群眾”。

正是依靠人民,在科學高效的全國動員、全民參與中,這場抗疫斗爭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創造出令世界贊嘆的東方奇跡。

(五)一顆心

習近平:“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于泰山。”

居民在湖北武漢東湖新城社區活動室唱楚劇(2021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1975年,在梁家河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即將赴清華大學學習。臨行前,大隊特意宰了幾只羊,每戶出個代表來為他送行。

次日清晨,他一覺醒來,只聽窗外人聲鼎沸。推門一看,幾乎全村的人都等候在門前。

“我只感到喉頭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當我坐上手扶拖拉機后,隨著引擎轟轟的發動聲,先是老人,然后是婦女,接著是后生,人群中一片哭聲。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無淚,那天,我第一次哭了。”

臨走前,習近平留給村里的伙伴張衛龐一件珍貴禮物:比手掌心略大的針線包,正中用紅線繡出三個字——“娘的心”。

他把下鄉前母親親手縫制的針線包留在了黃土地,更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人民之中。

赤子情深系沃土,丹心一片印江山。

40多年后的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歷史性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堅定有力的話語,激蕩在每一位中華兒女心頭。

這顆真誠的赤子之心,始終與父老鄉親緊緊貼在一起——

一杯熱水的故事,在浙江淳安縣下姜村久久流傳。

下姜村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基層聯系點。2003年4月24日,他到村里調研時來到了姜德明家。

看到省委書記到來,一家人激動得不得了,在沏茶的時候,一緊張把一杯熱水歪倒在了習近平的褲腿上。姜德明夫妻二人一時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誰知習近平呵呵一笑:“不要緊,不要緊,我的衣服穿得比較厚。”

一直到座談結束,姜德明還覺得不好意思。習近平看出來了,走出家門口時,專門招呼他們夫妻倆:“我和你們一家人照一個照片吧!留個紀念。”

大家都樂呵呵笑了,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這張珍貴合影,至今還掛在姜德明家的正堂上。回憶起這段往事,姜德明仍感動不已:“總書記看出了我心思,他就像鄰家大哥一樣,和藹可親又善解人意。”

這顆熾熱的赤子之心,始終與最廣大人民一同跳動——

廣西全州縣一個小山村里的農民王德利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和“國家大事”聯系在一起。

2021年4月的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全州縣毛竹山村考察,走進王德利家中。

王德利帶著一家六口,激動地在門前迎接。

“我們先參觀一下。”總書記親切地說。

從客廳到衛生間,從廚房到熏臘肉的柴房,總書記把家里仔仔細細看了個遍,不時詢問有沒有熱水洗澡、電價貴不貴、自來水從哪來。

得知王德利一家近年來靠種葡萄脫貧致富,兩個女兒學習成績優異,總書記高興地說:“很好,一家穩穩當當的。”

“總書記,您平時這么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王德利由衷地說。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總書記微笑著回答。

溫暖樸素的話語,直抵人心。

空中俯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2017年8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治理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工作何其繁重、任務何其艱巨。然而,正如總書記所說:“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因為心系蒼生,“廟堂之高”直連“江湖之遠”;因為不忘人民,治國理政與民生福祉同頻共振。

2012年11月,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宣示樸素而堅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9年多來,夙夜在公、日理萬機,成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工作常態。

2014年,黑海之濱的俄羅斯索契。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風趣地說:“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于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答案是——“都被工作占去了”。他告訴記者:“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

賀蘭山下,戈壁灘旁,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拔地而起。

2016年7月19日,得知習近平總書記來此考察,員工們涌到高高的作業平臺上,齊聲向總書記問好。

“我的心情也很激動,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大廈在一磚一瓦地建起來。在場的工人兄弟姐妹們,我對你們充滿了敬意”“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廣闊的戈壁灘上,建設者們的掌聲、歡呼聲一次又一次激蕩現場。

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

在人民領袖帶領下,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被充分激發出來,不斷創造新時代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這是人民領袖對人民最深情的告白。(記者張旭東、趙超、吳晶、林暉、朱基釵、劉敏)

關鍵詞 >>
分享:

相關閱讀

網站地圖 新聞 專題 晚會活動 康巴衛視節目 視頻 娛樂 圖說 文化 旅游
國內國際
涉藏新聞
崗日雜塘
啟米時間
法治明鏡
向巴聊天
康巴講壇
康巴歡樂匯
雪域高原
歡樂星播客
快樂漢藏語
周末大舞臺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開
翁姆報天氣
央視新聞聯播
康巴衛視新聞
紀錄片
微視頻
專題片
電影
電視劇
動畫片
藏歌藏舞
晚會活動
文化動態
藏傳佛教
名家專欄
藝術
旅游資訊
景點推薦
風土人情
旅游寶典
加載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樹果洛海南海北海東海西黃南迪慶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薩日喀則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壩州涼山木里
合作媒體
關于我們衛視動態播出時間表廣告刊例用戶協議舉報制度

蜀ICP備 15032686號

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備案號:川新備14-000059

川公網安備 51019002000121號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不良與違法信息舉報中心


違法及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8-8598 19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玖玖精品 | 91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波多野结衣av中文字幕 | 黄a在线看 | 亚洲一区视频 | 国产免费视频 | 欧美性猛交xxx | 亚洲免费三级 |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麻豆精品一区 | 成人在线综合网 | 久久久久久亚洲 | 国产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 成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嫩草影院91 | 中文字幕av片 | 91精品国产亚洲 | 欧美日韩成人精品 | 黄色片网站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二区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福利第一导航 | 欧美日韩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人妻国产毛片在线 |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麻豆av福利av久久av | 亚洲在线视频观看 | 在线第一页 | 国产视频黄色 | 亚洲人成网站b2k3cm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色 | 久久久久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 中文字幕免费 | 国产高清在线 |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