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人的故事:在高原小城“授人以漁”
2025-04-15 來源:中國西藏網 | 分享: |
黝黑的面龐,憨厚的笑容,說話聲音不高卻條理清晰,年過五旬的四川漢子岳永祿正忙著觀察最近新培育的魚卵,看著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呈淡黃色的“魚娃娃”,他目不轉睛,十分認真。
圖為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魚池內培育的魚卵 攝影:趙釗
“這些可都是寶貝,”這位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起最熟悉的話題來,滿是熱愛和自信,“只要這些魚卵能順利孵化,魚的產量就能有保證。走,帶你們看魚苗去!”
養了20多年魚的岳永祿2023年來到林芝米林市羌納鎮巴嘎村,創建了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土著魚類種質資源開發利用、人工增殖放流、優質冷水魚供保、苗種擴繁、健康養殖和病害防治為一體的標準化冷水魚養殖示范基地。占地5畝的養殖基地建有標準化養殖水面3365平方米,現有各類冷水魚400余萬尾,自2023年5月投產運營以來,已經累計銷售冷水魚900萬尾,銷售額1400余萬。
“這是虹鱒魚,這是鱘魚,那邊那個池里是拉薩裂腹魚?!痹隰~池大棚里,幾十個藍色長方形養殖池整齊排開,孵化區域、養殖區域,魚卵池、魚苗池、大魚池分類排列,棚頂的指示牌上,清晰標注著魚的種類。岳永祿沿著養殖池間的小路一邊走一邊看,這樣的路,他一天要走幾十趟。
圖為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岳永祿在魚池邊巡視 攝影:趙釗
“要時時觀測水溫和魚的生長情況,尤其是魚苗池,要及時把病魚、死魚撈出來。”岳永祿介紹著,一位手拿小網的工作人員低頭操作,細心地把已經翻肚的死魚苗撈出來,保持養殖池的水的清潔度。
圖為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魚池邊工作 攝影:趙釗
談及為什么要來米林建漁業公司,岳永祿表示,他很看好西藏的冷水魚養殖產業,市場前景廣闊,而且米林的水質條件和生態條件都很好,加上巴嘎村便利的交通條件,是個干事業的好地方?!拔覀兊陌l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村集體的信任。米林市把漁業作為特色產業重點培育,不僅提供場地和資金扶持,還幫助我們對接了區農科院水產所的技術資源,引進了高原冷水魚養殖技術,采用科學養殖模式,既保護了水質,又提高了產量?!?/p>
圖為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戶外魚塘 攝影:趙釗
近年來,米林市積極引進企業,盤活本地資源,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方式,實現“收入靠補貼”到“致富靠產業”的轉變,讓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冷水魚養殖業便是典型例子。
“我們給村民提供固定崗位,還通過臨時用工、集體分紅等方式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2023年,村集體經濟通過入股分紅獲得70余萬元收益,2024年,村集體經濟通過入股分紅獲得90余萬元收益?!痹烙赖摫硎?,公司還將冷水魚養殖技術免費教授給有意愿養殖的集體或農戶,進一步助力巴嘎村群眾增收,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養魚人岳永祿扎根米林,踏實干事,不僅自己事業紅火起來,還帶動當地老百姓在家門口端上了鄉村振興的飯碗。談及未來,他更是信心滿滿,主打兩個字:生態。
“我們會繼續擴大高原土著魚類魚苗養殖規模,這些苗種不僅是生態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政府增殖放流、水利工程生態補償及民眾放生魚苗的主要來源。條件再成熟些,還計劃探索‘漁業+生態旅游’模式,開發漁文化體驗、高原魚類深加工產品、休閑垂釣等項目,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岳永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