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達:牧民變居民 開啟“幸福模式”
2024-08-10 來源:微甘孜 | 分享: |
今年以來,按照甘孜州委“抓落實、看行動、見成效”總要求,全州上下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氛圍火熱,廣大干部群眾“闖”的精神強、“創”的勁頭足、“干”的作風實。為全景式展現這一個個生動場景,2024甘孜州貢嘎融媒州縣聯盟主題采訪新聞行動啟動,結合“萬千氣象看四川”主題采訪,深入報道甘孜州民族團結、城鄉融合、民生改善、生態建設、文化保護、農牧產業、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的顯著成果和典型經驗,各級干部弘揚“忠誠、擔當、敬業、奉獻、團結”的新時代甘孜精神,在推動發展生態民生穩定工作中主動作為,落實有形、行動有力、成效有感的生動實踐。近日,第四批采訪團赴色達、道孚2縣蹲點采訪。本平臺即日起,繼續推出“奮楫揚帆 繪就高質量發展甘孜畫卷”系列融媒報道,在萬千氣象的細節中看甘孜的可期未來。本期關注《聚焦|色達:牧民變居民 開啟“幸福模式”》
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是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
也是群眾的現實需要
甘孜州色達縣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斷健全易地搬遷安置點配套設施
多渠道解決搬遷群眾就醫、就學、就業需求
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牧民變居民 放牧變務工
牧區生活變城市生活
“今天在家啊?這兩天雨下得大,你們上山下山要注意安全哦,同時,有雨水也要注意草原防火,要像愛護自己家里人衛生環境一樣愛護草原和森林。”這樣的宣傳是色達縣安康社區副主任扎西彭措這兩天的重點工作。7月的色達正值雨季,為了保證群眾們上山挖蟲草的安全,安康社區的工作人員們每天都要入戶叮囑。
窮拉措告訴記者,以前兩個孩子還小,家里的收入全靠丈夫一個人,生活得非常困難。自從搬遷下來后,社區安排丈夫參加了公益性崗位,每月有固定的收入。應季的日子也可以去上挖蟲草、貝母。現在學校、醫院就在家的附近,孩子上學也都方便了。中央針對易地搬遷工作曾經提出“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改善人居條件,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色達安康社區自2017年建成以來,就一直秉持著這個原則,讓牧民們搬遷下來不僅逐步適應了這里的生活,更是積極主動的務工創業。
走進俄窮的家,明亮的窗戶、潔凈的地板、整齊的家裝倍感溫馨,俄窮一家已經從曾經的牧民變成了居民。
搬遷下來后,俄窮的女兒就在街對面幼兒園上學,丈夫就在社區上班,她自己也摒棄家庭主婦的傳統觀念,通過學習考試成為了社區的一名網格員。一家人,白天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晚上回家看看電視,給女兒講講故事,儼然就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態。
“搬遷過后感覺做什么事都方便了。丈夫在公司里上班,我在社區做網格員,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俄窮開心地說。
換一方水土 富一方人
從搖擺不定的游牧生活到安定寧靜的社區,從破敗舊居到敞亮新居,從苦日子到甜日子,安康社區六年來迎接了易地搬遷戶235戶,986人,是全州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按照市政標準,安康社區配套了供水、排污、道路、照明、綠化等基礎設施。建有供排水管網12600米、太陽能路燈330盞、區域內部道路15條、公共廁所13座、垃圾集中收集點12個、生活廣場5個,停車場4個,并建設1個社區服務中心。
同時,安康社區,采取“縣委統管、鎮黨委分管、社區大黨委協管、村“兩委”主管、網格員直管”的管理模式,共治共享新格局。在保留搬遷群眾戶籍所在村集體經濟分紅的基礎上,將3家商砼站、1家食品加工廠出讓費作為安康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
2023年已累計為搬遷群眾分紅160余萬元,人均實現增收679元左右,為社區居民持續增收打下了基礎。
“安康社區是從2017年到2019年分了三批將偏遠鄉鎮的無畜戶、貧困戶集中安置到這里。同時按照
搬得進、穩得住、能發展的理念在這里給老百姓安置了公益性崗位、技能培訓、就業推薦等項目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針對沒有文化的、勞動力比較弱的群眾仍然能夠應季回到原鄉鎮挖蟲草、貝母,適當的增加了家庭收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安康社區副書記古古介紹社區基本情況。古古胸有成竹地告訴記者,下一步整個社區還有兩個集體經濟項目在施工當中,建好以后集體經濟分紅可以作為一種保底的收入分配分給老百姓。
“搬”出來的幸福新生活
甘孜州著力寫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
近年來,全州持續推進“黨建引領+綜合服務+綜治保障+科技賦能”的社區治理新模式,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以“強體系、穩增收、提服務、樹新風”為抓手,全面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切實解決群眾困難訴求;同時推動完善村規民約體系建設,切實做好便民服務、家庭衛生革命行動、移風易俗紅黑榜治理等各項工作,努力構建團結和諧新社區。下一步,我州將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為支撐,持續抓好促進搬遷群眾穩崗就業和產業培育等工作,持續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扎實推進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各項重點工作上臺階、見實效,讓易地搬遷安置區群眾收獲穩穩的幸福。
截至2023年12月,全州易地搬遷脫貧勞動力務工人數19231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6.4%,19個200人以上易地搬遷安置點有勞動力4676人,已實現就業4022人,就業率86.01%。800人以上安置區有勞動力1051人,已實現就業915人,半弱勞動力就業61人,就業率100%。
高海拔地區易地搬遷
是甘孜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建設美麗幸福新甘孜的生動實踐
環境美了、生活便利了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吃穿不愁、住房無憂
搬遷群眾的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干部和群眾都將更加堅定信心
勇往直前地走好特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