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開花 一路高歌 九寨溝著力繪就“生態+文旅”新篇章
2024-07-31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暢游童話九寨,感受生態魅力。漫步在九寨溝,抬頭是藍天深邃,俯首是綠樹成蔭,耳畔流鶯啼囀不絕,腳邊碧水漣漪陣陣……一幅幅綠色生態畫卷在九寨溝鋪展開來。
近年來,九寨溝始終堅持以“世界生態旅游目的地”創建為引領,大力描繪生態畫卷,彰顯山川之美、水韻之美、文化之美,形成全域生態、全域景觀、全域發展的新局面。先后獲得中國旅游強縣、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省級文明城市、天府旅游名縣等稱號。
生態旅游集聚帶動,打造“生態樣板”旅游新時代
九寨溝堅持全域發展、綠色崛起,持續加大生態投入,深入實施“七大保護”行動和“七大治理”工程,在全國率先建立縣級《生態文明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全面修復大熊貓、川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基因走廊,常態化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地災防治工作,持續加強景區內動植物、水生態保護研究,有力維護生態安全,林草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87.9%,地表水水質均達三類標準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00%,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
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九寨溝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全局性、戰略性的頭等大事,不斷集聚文旅、生態融合發展的新動能,九寨溝積極探索依靠綠色發展、堅持文旅融合振興縣域經濟的新路子,全力打造生態文明樣板先行區。一方面將生態旅游與交通網絡結合起來,形成“快旅慢游”旅游體系,另一方面加快生態格局重構重塑,著力描繪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生態和諧畫卷。
“都說九寨溝是國內景區天花板,趁著暑假就帶孩子過來,真的是不斷在給我驚喜,一路上風景都很美,交通、食宿也比較方便,景區景色更是驚艷,‘九寨歸來不看水’名不虛傳,拍了好多好看的照片,朋友們都羨慕壞了。”來自甘肅的游客王女士,趁著暑期,帶著全家來到九寨溝旅游。
近年來,九寨溝縣構建了以九寨溝景區為核心,以神仙池、愛情海、甲勿海·熊貓園、金猴谷四個景區為引領,以中國綠發華美勝地、九寨云頂、世外羅依三個度假區為依托的“1+4+3”的旅游格局,深度推進產業融合,打造提升生態觀光游、文化體驗游、度假休閑游、攝影自駕游、體育戶外游、療休康養游等重點旅游產品,加快建設“生態九寨”最美風景線,打造九寨溝文化產業長廊,發展民宿體驗、藏民家訪、自然研學、戶外徒步等新興業態,形成多點支撐、多業融合、全域發展的大產業、大市場、大旅游格局。
綜合當代年輕人露營的生活熱點,九寨溝還深挖資源,打造了一批特色美食、精品民宿以及露營基地,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最近來露營的人有很多,每天都能接到來自各地游客的咨詢電話,基地基本每天都能滿員,我們這里環境好,植被覆蓋高,還有湖泊、草坪,過來的游客都說漂亮”,九寨云頂海子山戶外營地負責人激動地說。
非遺融合煥發新生,構建“人文九寨”產業新版圖
不止九寨,不止山海。文化亦是一張九寨溝的靚麗名片。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的九寨溝,依靠多元一體的文化根基,締結出了碩果累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秦川、白馬、安多等燦爛文化在此交融交織。?舞、南坪曲子、川西藏族山歌、登嘎甘?等97項國家級、省級、州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涵蓋傳統手工技藝制作、民間音樂、民間文學、民俗等多個領域。還有13個省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四川省唯一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九寨溝也因此有著“民歌之鄉、琵琶之鄉、情歌之鄉”等美譽。
近年來,九寨溝依托境內絢麗璀璨的自然遺產,搭建非遺展示中心、非遺村落、非遺街區、非遺傳習所等保護和傳承非遺,同時將非遺融入旅游產品開發當中。
“我一直就對少數民族的文化比較感興趣,這一次深度體驗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很有意思,準備買些特產帶回去送給朋友。”來自廣州的游客李女士如是說。
除此之外,九寨溝還進行了活態演藝,推出了《九寨千古情》《藏謎》《登嘎甘?》等多個文化演藝品牌,形成了九寨溝演藝產業集群。“見·九寨”藝術中心,開發2000余種“九寨有禮”特色文創產品,深度融合了九寨溝當地文化元素,深受游客們的喜愛。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匯,讓詩與遠方從美好的憧憬成為可以愜意享受的體驗。借著九寨溝第二屆國際生態旅游季開展的東風,九寨溝將繼續整合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文旅產品,早日實現“千萬人次、百億收入”目標。
記者:高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