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728米上的“24小時守護”——色季拉山上的靚麗“風警”
2024-02-06 來源:西藏法制報 | 分享: |
圖為民警西繞加措、輔警尼瑪扎西、輔警胡超在為大型運輸、施工車輛安裝防滑鏈。
1月30日。
林芝大地萬里無云,一輪暖陽,帶給人們溫暖;而在林芝市巴宜區境內的色季拉山,山高彎急、積雪不化、路面結冰,車輛行駛困難。
4728米,是色季拉山觀景臺的海拔高度,也是巴宜區公安局交警大隊色季拉山113執勤點民(輔)警15人常年執勤最多的地方。這里年平均氣溫-5℃,每年超過150天的極端冰雪天氣,堅守在4728米的民(輔)警,年復一年上演著冰與火之歌,經受著極端天氣的嚴峻考驗。
每年的二三月份,這里都會刮近8級的狂風,氣溫也會下降到-5℃以下,踩著10多厘米厚的積雪,冒著嚴寒,民(輔)警堅守在318國道旁,守護著過往司乘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是群眾眼里的“雪警”,是色季拉山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為保障旅客春節、藏歷新年出行平安,巴宜區公安局交警大隊色季拉山執勤點的民(輔)警上路抗雪保暢,巡邏在蜿蜒的公路上,開啟“24小時守護”工作模式。
兩節值守,冰雪執勤,對于連續多年在這里進行保通的巴宜區公安局交警大隊副隊長馬志鐸來說,早就習以為常。馬志鐸說:“遇強降雨、強降雪、泥石流惡劣天氣,以及冬季返鄉高峰期、各道路‘保通任務’等情況,都是大隊全警出動前往色季拉山,無休息,無論男女,遇色季拉山夜間存在滯留車輛等情況,24小時‘保通’是常態。”
一大早,馬志鐸便給同事們分配了各自的巡邏任務。根據任務分工,牛苗苗和次仁旺堆兩組先行至山頂指揮疏導交通,葉濤和扎西達瓦這組負責今天的第一遍路面巡邏。從113執勤點駐地出發,向東也就是魯朗方向的27公里以及向西林芝鎮方向的20公里,是113執勤點的管轄范圍。
轄區的47公里路,對于在這里工作了5年多的扎西達瓦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哪里有彎道,哪里易發生泥石流,哪里事故較多,扎西達瓦了然于心。
天氣晴,路面暢通,有積雪暗冰,車流量大,這是今天色季拉山路段的關鍵詞。早上8點50分,葉濤和扎西達瓦快速錄制了今日的路面播報短視頻。錄制“巴宜小警”路況播報信息,這是113執勤點從2021年3月份開始執行的固定動作,風雨無阻。當天誰負責第一遍路面巡邏,誰來錄制。時常關注“巴宜小警”的過往司機游客可能說不出每個民(輔)警的具體名字,但大家都覺得這些民(輔)警是“老熟人”了。民警葉濤說:“第一遍路面巡邏時間基本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一方面是對轄區路況進行初步了解,另一方面要及時向巴宜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匯報當日路況信息。”
車子越來越多,游客也越來越多,沒一會兒,兩名游客發生了口角。見狀,執勤的次仁旺堆和索朗次仁趕緊前去調解。疏導交通,解決矛盾糾紛,救助車輛人員,開展各類道路交通宣傳,這也是113執勤點的常態化工作。每天都是一樣,繁瑣而又忙碌……
中午12點過,民警接到了一則事故報警信息,不確定現場具體情況,西繞加措和次仁旺堆出發時先通知了距離事發地更近一點的其布先行前往現場。
類似這樣臨時出警,驚險的救援情況,每一名民(輔)警都經歷過很多次。索朗次仁說,今天的交通事故處理起來相對容易些,現場沒有人員傷亡,這是最喜人的消息了。半個多小時后,這段路恢復了正常通行。
了解情況,將事故移交給相關部門做進一步處理,恢復現場交通。民(輔)警能做的除了以最快的效率前往現場處理外,更多的是加強巡邏、做好宣傳,減少事故發生的頻率。
還沒休息片刻,民(輔)警又發現,有的車子沒掛防滑鏈就直接行駛在冰雪路段,危險重重,民(輔)警趕緊幫助群眾掛好防滑鏈。隨后,司機從車里拿出潔白的哈達,獻給執勤的民(輔)警,“感謝你們!大家都回家過年,你們還冒著風雪保障道路的暢通。真的感謝你們!”
像這樣冒雪助人的一幕幕獨特“警色”,只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高寒、缺氧,這并不只是一個標簽,是工作生活在這里的民(輔)警真真實實要面對的。艱苦的環境使弱者退卻,卻讓強者奮進。索朗次仁說,巴宜區公安局交警大隊幾乎每一名民(輔)警都會被安排輪班值守在113執勤點。特殊的環境,更能歷練人。
“缺少的是氧氣,擁有的是忠誠。這里相對含氧量不到50%,但是我們的絕對忠誠度是100%!”馬志鐸說道。
巴宜區公安局交警大隊色季拉山113執勤點,如一面高高飄揚在色季拉山的紅色旗幟,賡續林芝的紅色血脈,撒播著民(輔)警深深的愛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