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鄉村美 日子像蜜一樣甜——巴塘精心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3-12-18 來源:微甘孜 | 分享: |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巴塘縣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挖掘盤活集體資源資產,創辦各類經營性服務實體,走出了一條集體與群眾“雙贏共富”的發展新路子,激活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溫泉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盡管已是初冬,巴塘縣水磨溝村卻依然充滿生氣。金沙江邊,五星紅旗鐫刻在山體,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奪目;不遠處,村莊里沸騰的溫泉,在冬日里帶給游人溫暖與愜意。
水磨溝村地處金沙江畔,是國道318線出川進藏的一個重要節點。過去,受灌溉條件、野生動物侵擾等因素影響,村民種地收入不理想,全村農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采挖售賣蟲草、松茸及日常零散務工為主。2018年10月,上游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垮塌,過境的洪峰在該村造成了嚴重破壞。以恢復重建和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水磨溝村決定轉變發展思路,整合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道318沿線區位優勢,規劃建設了景觀步道、主題服務區、“水磨鄉愁”景觀節點等文旅融合設施。
走進水磨溝村,一棟沿路而建、別具特色的紅頂木屋吸引了我們的眼球,水磨溝村村支部書記朱扎告訴記者,這里正是該村村集體經濟之一的水磨鄉愁溫泉酒店,之所以取名為“水磨鄉愁”,是想要讓來往游人和當地百姓既能記得住鄉愁,又能望得到遠方。
步入“水磨鄉愁”溫泉酒店,處處可見氤氳縷縷,氣蒸霧繞。酒店共設置客房25間、室內外大小療養泡池20個,同時還配備有餐廳、棋牌室、休息室等活動場所,是一家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特色溫泉酒店。
朱扎介紹,2021年,水磨溝村充分利用村級產業扶持資金和各類對口幫扶單位捐贈資金,將8公里外的溫泉水引入水磨溝村,建起了“水磨鄉愁”溫泉酒店,讓“自然之水”變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發展的“活水”。
朱扎說,今年6至10月旅游旺季,酒店已接待了來自各地上萬人次游客,甚至出現過“一床難求”的情景。
“我們路過水磨溝村,覺得這個酒店的環境和這里的氣候都讓人感覺舒服,就在這里多住了兩天。“來自成都的游客劉先生一邊泡著溫泉一邊和記者聊著。
如今,溫泉不僅給外來的游人帶來無限溫情,也滋養著當地的百姓。水磨溝村村民扎西吉村干完農活兒后,也邀約著同村人來放松放松。“這個地方的溫泉泡了以后,對身體也挺好的,平時這里的游客特別多。”扎西吉村介紹道。
2023年,該溫泉酒店就給村集體經濟帶來了18萬元的租金收益。在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也拓寬了當地群眾的就業渠道。
“喂,您好,請問需要預定什么房型?”從小在竹巴龍鄉長大的藏族姑娘四郎擁忠已在“水磨鄉愁”酒店工作快一年,在外求學多年后又回到故鄉,這種感覺美好又親切,目前擁忠負責酒店前臺接待工作。四郎擁忠告訴記者,目前僅竹巴龍鄉就有10多個村民和她一樣在酒店做工,每年在家門口就可以賺到3萬多元。
精雕細琢 打造G318最美主題服務區
在距離溫泉酒店不足兩公里的地方,遠遠地就能見到一幅繪在山體的巨幅巖壁畫。舒展的五星紅旗下,是祥云、草綠以及滾滾的金沙江水,最底下用漢藏兩種字體寫的金色大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 緊緊擁抱在一起”。5000平方米的大廣場,如今已被打造成了國道318上的最美休憩營地。
竹巴龍鄉水磨溝村第一書記成來俄熱告訴記者,按照“留住鄉愁記憶,用好紅色文化”這一發展思路,水磨溝村打造了另一個村集體經濟——紅色文化主題旅游服務區,水磨溝村集體經濟組織出租給第三方進行經營管理,每年能帶來11萬元的集體收入,目前這個服務區也成為了國道318線出川進藏的網紅打卡點。
紅色文化主題旅游服務區內建有酒店、停車場、超市等,游客在此可享受一站式服務,滿足購物、飲食、休息等各種需求。“?旅游旺季,每天來這里打卡的車輛不少于300臺,露營最多的一晚接待了98輛車,最少也不低于60輛。我們正在盡可能地完善基礎設施,希望能讓大家在旅途中找到家的感覺。”紅色文化主題旅游服務區經營管理者王湘贛說道。
朱扎介紹,下一步工作水磨溝村將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進一步盤活現有村級資產,使租賃企業持續發揮內生動力,延長產業發展鏈條,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今年以來,巴塘縣把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整合各類資金2003.93萬元,實施水磨鄉愁溫泉酒店、旅游服務區出租等“雙百工程”精品村、示范村建設項目9個,帶動集體經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688.81萬元,較去年增70%。
巴塘正踏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節拍,在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上不斷前進,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農牧民群眾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成為生動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