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態管護員:2920頁日志記錄守護高寒濕地歲月
2023-11-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分享: |
中新網青海黃南11月23日電 題:青海生態管護員:2920頁日志記錄守護高寒濕地歲月
作者 劉洋
“管護員的工作對于我和同事來說再熟悉不過,從祖輩父輩再到我,一直守護著屬于我們的‘母親河’。”今年55歲的斗格加,是青海省黃南州河南縣賽爾龍鄉尕克村的村民,也是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的一名生態管護員。
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濕地公園)以洮河命名,洮河是黃河上游第二大支流,也是河南縣境內唯一的不凍河。2018年,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是青海首個國家級高寒濕地公園。
2016年起,斗格加投身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的垃圾撿拾和野生動植物巡護工作。8年的時間,2920頁的巡護日志,記錄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濕地公園變遷的許多故事。
“我喜歡在自然中觀察野生動物,記得第一次在巡護中看見棕熊,欣喜且激動地在巡護日志本中,記錄下了時間地點和棕熊狀態。”斗格加回憶,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巡護車開過一片開闊的灌木叢,發現遠處平坦的灘涂中有一個黑色的凸起物,于是一行人著手開展工作。
“還有一次在濕地中發現受傷的鳥類,于是馬上往灘涂中走去。”斗格加說,“泥濘的濕地讓人舉步維艱,走近發現,原來是一只‘藍翡翠’,羽毛上沾滿了泥漿。從多年的保護經驗來看,它的翅膀骨骼垂落可能是斷了。”
于是斗格加用之前在管護中心學習到的救助涉禽的知識,迅速將其頭和頸部朝后夾住,避免“藍翡翠”二次受傷。“剛被我夾住時,鳥有些驚慌,一直用力撲騰想掙脫我。”斗格加說,僵持了一會兒后,才把鳥抱在了懷里,“我用手攥住它,它眼睛一眨一眨地瞪著我,它全身是泥,一直想著如何掙脫。”
“我說,你放松一下,我是在幫助你,救助你。”斗格加清晰記得每一個細節,隨后,在一清水區域,管護員們清洗粘在羽毛上的泥。
“洗凈后,我松開了雙手。它雙腳有力一彈,繞到我背后跑到水邊,頭都不回跑了約50米后停住了,它開始自己抖了抖羽毛,看得出,它也放松下來了。”斗格加說。
“那天,我在巡護日志本中作了記錄。”斗格加說,想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就要與他們保持一定的有效“警戒”距離。
據介紹,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規劃面積383.93平方公里,區域內濕地總面積為138.2平方公里,濕地率達36%。境內有冬蟲夏草、黨參等藥用植物130余種,食用植物有蕨麻等,野生動物有190余種。
“每年有很多鳥類遷徙經過我們巡護的范圍,我們在這一區域守護著它們,在巡護日志本中記錄它們出現的狀態,每次聽到鳥類鳴叫,都會感到欣喜。”斗格加說。
截至今年6月,青海洮河源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聯合青海大學、生態管護員進行季節性資源普查及科研監測工作,開展了植物、鳥類、水質、土壤等監測及濕地恢復的技術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