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輝煌七十年 感恩奮進新阿壩】若爾蓋:投入4.1億元治理沙化土地45.33萬畝 保障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2023-07-17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央尕 | 分享: |
7月14日,“壯麗輝煌七十年,感恩奮進新阿壩”中省主流媒體阿壩行來到若爾蓋縣,記者一行從若爾蓋縣唐克鎮驅車45公里到達位于轄曼鎮的西倉村“43號小班”治理點。藍天白云、碧草綠浪、零星牛群、點點氈房……“這里就是我們若爾蓋縣曾經沙化最嚴重的地方之一。”若爾蓋縣林草局草原站站長劉海金介紹,別看它現在跟普通草場別無兩樣,從風沙彌漫到綠草如茵,我們和當地村民一起努力了二十余年。
自上世紀以來,由于氣候變化、草原鼠害以及超載放牧、挖溝排水等因素的影響。2015年,全國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達到了80308.18公頃。
“以前走這個地方過,不戴圍巾把臉包上,回去滿嘴的沙,吃東西都‘嘎吱嘎吱’地響。”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村民措科描述著治沙前的情形,“我們都喊‘斜馬’,就是沙子山的意思。”措科說。
“說到治沙,其實我們從1998年就開始了。那時候的這里,沙子還是東一坨,西一坨的,后來風沙蔓延,整個山包包都是沙。”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支部書記索郎達吉介紹,當我們的村民們意識到這些沙子會越來越多,破壞現在的草場,當時村民們就自己背著牛羊糞來這里治沙,但是效果不好。
轄曼鎮西倉村曾是若爾蓋沙化最嚴重的地方,沙化面積共有3173畝,其中包括了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黑土灘等不同類型的沙化。
若爾蓋是我國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治理沙化,筑牢生態屏障,自2017年開始,若爾蓋縣已投入資金4.1億元,采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管護”綜合治理措施,治理各類沙化土地共45.33萬畝,其中治理難度系數最高的流動沙地從2014年的6.07萬畝減少到了2021年的0.21萬畝,達到了“一年阻風固沙,兩年植被恢復,三年苗木成活,四年連續管護、五年灌草結合”恢復效果。
涂勝告訴記者,眼前這些小格子就是他們治沙多年的小成果。本地的高山柳不僅能深扎沙內,而且葉密枝韌,用它的枝條制作成沙障再合適不過,此模式和選育治沙植物及種苗的繁育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并榮獲了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目前已在多地被廣泛推廣運用。
2019年全國第六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為108.88萬畝,較2014年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減少11.58萬畝,年遞增率由5.32%下降為-1.36%,首次出現負增長,沙化治理迎來歷史性拐點。
細看如今的西倉村“43號小班”治理點,除了若隱若現的沙柳障,幾乎看不到曾經被風沙侵襲的痕跡。
治沙效果顯著,還得益于當地牧民的支持及行動。“我們村民現在都認為,只有把草場保護好,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索郎達杰說,所以,我們村一年四季都安排了人去巡護柳沙障,村民也會主動地參加種植活動,在沙地上鋪牛羊糞以增加土地肥力。“草長好了,我們的生活才會好嘛。”
據了解,下一步,若爾蓋將制定《若爾蓋縣林草生態修復項目后期管護制度》,補齊機制短板,加強后期管護力度,積極爭取管護資金,延長沙化治理管護時限,切實鞏固治理成效,保證‘治一片成一片’。
記者:央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