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了!2023藏族雕版技藝創新人才培訓招生簡章發布!
2023-05-23 來源:西南民族大學 | 分享: |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指南》和《項目申報協議書》的相關規定,《藏族雕版技藝創新人才培訓》項目培訓周期定為2023年7月至8月。
一、項目培訓時間
集中學習為40天,其中采風10天、文化類集中授課10天、技藝類集中培訓20天;自主創作30天,培訓總時長70天。學員須全脫產學習。具體的培訓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2023年7月初 開班儀式、文化類集中授課
第二階段:2023年7月下旬 田野調查與采風
第三階段:2023年8月 技藝類集中授課
第四階段:2023年9月 自主創作
二、項目實施地點
(一)集中授課地點: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甘孜州德格縣
(二)項目交流、采風、創作等藝術實踐地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相關博物館、傳習基地、印經院等。
三、培訓人數:25人
四、課程設置
(一)文化類主要課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藏族的歷史與文化》《漢藏民族藝術的交流與融合》《藏族傳統民族手工藝》《藏族美術發展史》《德格雕版印刷文化及經典作品》。
(二)技藝類主要課程:《雕版預加工制作流程》《手繪畫稿實訓》《粗刻畫板實踐指導》《細刻畫板實踐指導》《朱砂與藏墨制作》《藏紙制作工藝》《雕版印刷技藝流程》《雕版修補技法》《裝幀工藝流程》《雕版傳承與創新》。
五、成績評定
成績評定主要根據學員課業完成的質量進行打分,具體標準(以百分計):出勤占20%;階段性考核占40%;最終完成作品占20%;參加匯報演出占20%。經考核評定合格后,可獲得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頒發的《結業證書》。
六、師資力量
師資團隊簡介
(一)項目負責人:巴多
(二)主要授課專家(擬定):
巴 多?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根秋登子? 西南民族大學二級教授? 著名藏族藝術家??
尹邦志?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根秋多吉? 四川黨建期刊副總編(正高)??
澤仁吉美?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碩士生導師??
玉珠措姆? 哈佛大學博士? 四川大學教授??
益西鄧珠?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碩士生導師??
彭措澤仁? 德格印經院資深的雕刻大師? 國家第一批“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
顏登澤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族唐卡(嘎瑪嘎赤畫派)代表性傳承人
亞瑪澤仁? 甘孜州文化館藏畫研究室主任 國家二級美術師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
江永扎巴? 德格《甘珠爾》復刻工程指導老師? 甘孜州“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
充 巴? 甘孜州“瑞香狼毒草藏紙技藝”傳承人? 四川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七、培訓成果展示
學員優秀作品計劃于2023年11月在成都展出。
八、學員管理
為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學員入選后,將針對每位學員實施跟蹤管理、階段檢查與結業評價。培訓期間,原則上不予請假。培訓過程中學員發生下列任一情況,將取消其參訓資格:
(一)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培訓有關規章制度的;
(二)在學習中給培訓造成不良影響和重大損失的;
(三)在學習、實踐中,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的;
(四)出勤率低于培訓周期90%的。
一、培訓對象
(一)本培訓項目面向全國招生,通過競爭擇優入選學員25人。入選學員的年齡原則上為45歲以下,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為人正派,具有較豐富相關領域美術創作經驗、善于創新的藝術人才。同時,學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中的一條:
1.在本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獲得省級以上獎項或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且成果較為突出的;
2.取得本專業副高級(含副高級)以上職稱的;
3.取得與本專業相關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或連續從事本行業工作滿10年以上的;
4.長期從事相關藝術創作的民族藝術工作者。
(二)招生范圍包括:全國青年藝術家、全國藝術專業院校及綜合類高校的美術專業師生、全國各基層文化單位(公司)的中青年美術創作藝術人才、全國長期從事相關藝術創作的民族藝術工作者。
(三)其他條件:未參加過國家藝術基金同類項目;能確保集中培訓期間脫產學習(由所在單位在報名表上蓋章確認)。凡是具備上述條件的,通過個人申請或單位推薦,均可申報。
二、錄取方式
(一)報名截止后,項目組將組織專家按國家藝術基金相關規定進行學員遴選并公布錄取結果,通過電話和郵件通知學員并發放錄取通知書。收到錄取郵件7天內未回執視為自動放棄錄取資格,將依次遞補錄取。
(二)被錄取學員請按照錄取 通知書上要求的時間前往西南民族大學“國家藝術基金《藏族雕版技藝創新人才培訓》”項目組辦公室報到。未入選學員不再另行通知。
三、報名事項
(一)報名時間
招生簡章發布之日起至2023至6月13日
(二)報名方式
1.通過項目組公眾號所發布的招生簡章,自行下載并填寫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藏族雕版技藝創新人才培訓》報名申請表(見附件1,有單位的所在單位推薦意見需加蓋單位公章);
2.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身份證(正反面)、最高學歷學位證書、獲獎證書、工作單位/所在院校出具的脫產學習證明(見附件2需加蓋單位公章);
3.本人代表性美術作品5-8件。
4.請將以上1-3的報名材料掃描后打包壓縮(文件名為:X省X市X單位+姓名+國家藝術基金報名),并以附件形式于2023年6月13日前發送至電子郵箱:zzdbjycxrcpx@126.com。
5.初審一律采用電子版報名,報名文檔請使用高清掃描件(非手機拍照),正式錄取人員需在報到現場遞交紙質文件(一式兩份)用于備案。
(三)報到方式
報到時間:2023年7月初
報到地點: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
四、其他有關要求和注意事項
(一)培訓費用
本項目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參加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往返交通費、培訓期間的食宿、學習費用均由項目主體承擔。
(二)聯系方式
西南民族大學國家藝術基金《藏族雕版技藝創新人才培訓》項目組
聯系人:
張老師:18682558205
楊老師:13980588207
聯系郵箱:zzdbjycxrcpx@126.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大件路文星段168號
郵編:610225
(三)注意事項
1.報到時請攜帶身份證原件、近期正面免冠白底證件照6張(照片背面簽名)、相關證明材料原件(本人最后學歷、學位證明、獲獎證書及相關業績材料等)、報名表、單位/院校出具脫產證明原件(須加蓋單位公章)。
2.凡參加培訓學員,視為已確認并遵守招生簡章的各項規定。學員在培訓期間的管理嚴格按照國家藝術基金、西南民族大學有關管理制度執行。項目主體單位對培訓成果作品有錄像、出版及宣傳權。
3.本簡章最終解釋權歸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藏族雕版技藝創新人才培訓》主體西南民族大學所有。
附件請關注項目組公眾號獲取——
1.學員簡歷表
2.脫產學習證明
3.培訓學員往返交通費報銷說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如何宣傳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增強文化自信,時代為我們提出了“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要求。雕版印刷技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流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開創了人類復印技術的先河,承載著難以計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起著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2009年9月由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經處、四川德格印經院代表中國申報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德格印經院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仍在從事傳統雕刻與印刷的單位,從18世紀初創建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以其為代表的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與悠久的歷史,是漢藏民族文化藝術融合的結晶,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目前全世界絕無僅有、仍在以千年傳統技法用于生產的珍貴工藝。它是歷史記憶、民族記憶和藝術記憶的守護者和傳播者。然而,藏族雕版技藝人才卻在逐年銳減。本項目重點在及時培養該領域關鍵環節的緊缺人才,從而弘揚優秀的民族藝術與文化,豐富中華文化共同體的內涵,適應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需要。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傳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藏文木刻文獻早在11-12世紀就已存在,雕版印刷技術的傳入和發展,使藏地的文化迎來了黃金時期,《甘珠爾》《丹珠爾》等聞名全球的經典橫空出世,及各類印刷品大量涌現,極大地提升和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內涵。它不但承載了絕大多數藏族文化知識內容,還積極推動了人類文化傳播和文明的交流。
藏族雕版作品的線條細膩流暢,版面穩重典雅,體現手工技藝的藝術韻味;布局方式豐富多樣,完美呈現藏族數千年來的審美觀念。以新嘎瑪噶孜畫派的發源地,德格雕版畫為例,用線吸收了內地工筆畫的風格,而空間環境的布局則采納了印度畫風,在總體格調上繼承了‘門派’和‘欽派’的傳統,兼容了三種繪畫的優點和長處,且在散點透視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區域文化特征獨樹一幟。在如今資訊泛濫的數字時代里,傳統手工的雕版印刷品更能彰顯文字的珍貴、歷史的厚重與獨特的人文藝術感。
項目授課地德格,存有全世界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雕版印刷活態傳承寶庫,從18世紀初創建至今,已有300余年從未間斷的雕版印刷歷史。所藏珍貴唐卡畫版、壇城、風馬類畫版,包含了歷史、哲學、佛教、醫學等包羅萬象的內容。豐富的題材內容,為形式的創新提供了內在養分。探尋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與雕版技藝相結合的跨界資源整合,以形成新的發展思路。本項目通過對藏族雕版技藝創新人才的培訓,為弘揚中華雕版文化、促進民族手工技藝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國家藝術基金簡介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藝術基金(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縮寫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同時依法接受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藝術規律,鼓勵探索與創新,倡導誠信與包容,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