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經濟引領發展路 蔬菜種植敲開致富門
2022-07-09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周靜 鐘詩琪 央尕 | 分享: |
近年來,小金縣緊扣園區發展做強產業基地、做響農業品牌、做大精深加工、做實經營主體、做優服務支撐、做好融合文章“六個關鍵”,發展壯大農業“五大主導產業”,有序推進“縣、州、省”級園區的梯次打造,打響小金農特產品“安全、生態、優質”金字招牌,已建設一批特征類型各異、產業鏈條完善、農民增收能力強的現代農業園區,成為帶動全縣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推手。
走進小金縣日爾鄉董馬村田間地頭,映入記者眼簾的是那一片片郁郁蔥蔥、一排排整整齊齊的高原生菜。董馬村村民們也頂著烈日,在田間地頭彎腰、剝葉、削兜、裝筐,采摘著一顆又一顆的生菜。家住董馬村村民楊安國就是最早開始試種生菜的村民之一,2019年,他將自己的5分土地用于種植生菜變成了如今的5畝生菜地。
董馬村村民楊安國說:“這個原來我們還是點過這個萵筍還有這個土豆,我們這個銷路就不一定有保障。自從這個開源農業在我們這試種這個生菜到現在我們已經點了四年了,我們一家人收的有這個十萬元的現金,我們逐步的在擴大這個種植面積,開源農業就是他們有這個訂單收購蔬菜,對我們老百姓有很大的好處。”
村民們以前種豌豆、胡豆等傳統農作物,每畝地一年只能收一季,最多收入2000多元。但是自從種植了生菜,一畝地可以種兩季,兩季收成加起來,每畝每年可收入1萬余元。同時,公司提供技術培送、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生菜質量、價格都有保證。就這樣,董馬村的土地上,生長期短、產值大的生菜逐步推廣開來。目前,董馬村50%的土地上都種上了生菜。
開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黃正江說:“我們在這兒做了四年的訂單農業,就是公司把種苗、地膜、肥料、農藥,我們提供給老百姓,然后給他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他們合作了四年,就采用公司+農戶訂單模式,來種這個蔬菜。”
自小金縣開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成立以來,積極發展天然錯季高山生態蔬菜種植,不僅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從務工、種植等渠道促進當地群眾穩定增收。
日爾木椏村村民張樹秀說:“我在這個開源農業還是做了五年了,建這個廠以來,我們一年還是掙到個兩三萬,我們在這個家門口就把錢掙了。”
到目前,開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全力實施以“綠色發展、融合發展、訂單生產”的方略,建成了“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現代產業體系,直接帶動全縣撫邊鄉、木坡鄉、日爾鄉、結斯鄉和沃日鎮5個鄉鎮種植高山生態蔬菜2.9萬畝,總產量約8.7萬噸,帶動5000余戶菜農,實現菜農人均增收1200余元,產值達1.74億元。
黃正江表示:通過四年的沉淀,建了幼苗、種植、冷鏈這樣三位一體的產業體系。結合訂單和成都建立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銷售體系,整個這四年來給當地老百姓也創收了三千多萬,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生產管理、田間管理。就是讓我們的食材達到綠色的標準,讓消費者能夠吃上放心的食材。第二個就是再結合成都市場,我們的本土市場增加一些新的品種,然后在整個小金進一步擴大這個種植規模。
高山生態蔬菜是小金縣“五大主導產業”之一,也是助力群眾穩定增收的主打產業之一。一直以來,小金縣立足資源稟賦,厚植產業優勢,大力培育和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抓好牦牛、野生菌、玫瑰等特色產品精深加工,支持金山玫瑰、開源農業等企業把產業鏈做深做長。大力實施“品牌農業”戰略,出臺農業廢棄物管理辦法,建立產品安全質量檢測和追溯體系,制發萵筍、結球生菜等標準化生產規程5個,完成11.4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獲得綠色、有機食品認證7個,“小金蘋果”“小金松茸”“小金釀酒葡萄”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記者:周靜 鐘詩琪? 央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