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雙減”政策不光減 還要加!
2022-03-10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郝莉娜 旺珍 劉光慧 仁增才讓 | 分享: |
回首2021年,“雙減”無疑是熱度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教育改革舉措之一。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旨在減輕中小學生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雙減”政策實行半年以來,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的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園。
圖為在拉薩市第一中學課后延時時間里,同學們正在圖書館閱讀圖書。
在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建塘小學,學生們放學后開始參加學校的課后延時服務。舞蹈、樂器、球類運動……各種社團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參與。在西藏拉薩市第一中學,課后延時服務既有美術、音樂等藝術類課程,也有STEAM、AI等科技類課程。放學后趕作業、周末上補習班的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半p減”之后,從校內到校外、從家長學生到校長老師,無不隨著政策實施作出或多或少的調整和改變。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扎西
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學的藏文老師扎西表示,“雙減”政策帶來的改變,作為老師自己深有體會?!半p減”政策其實不是簡單粗暴的減少作業、取消課外輔導機構,而是對老師、學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雙減”需要“做加法”
“雙減”雖然減了教育機構,減少了學生負擔,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還沒減輕?!凹议L自己文化水平低,沒有補習班輔導了自己輔導困難”“不上補習班了孩子在家天天玩手機,作為家長很擔心又沒有好辦法”“孩子畢業后就業依然困難”“孩子貪玩,家長自己又不懂輔導學習,希望能有科學的引導方法”……“雙減”在作業減負和壓減教培機構方面的效果是立竿見影,整體的教育環境沒有改變,對孩子未來的焦慮還是存在,家長的擔憂和焦慮依然存在。
全國政協委員扎西表示,家長費很多精力財力,為追求更高的教學質量,把孩子送進課外輔導機構去學習,這樣他們心里才覺得踏實。因此,培養一個合格的有水平的老師,提高教學質量顯得很重要。作為老師怎么去利用好課堂的40多分鐘,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識,是每一個老師都要努力的地方。
推進“雙減”,其目標是進一步校正教育發展方向,就是要以“雙減”為抓手,推動教育觀念、教育體系、育人方式、教育評價、家校社協同多方面的深刻變革。家長焦慮的背后反映出“雙減”政策不光減,還要加!
學校教育提質增效
在青海省玉樹市,為了讓老師們教學更積極創新,玉樹市組織中小學教師開展省內外名校學術交流、公開課講評等大量教研活動,改變原來滿堂灌、一講到底的應試教學方式。
在四川省甘孜州,依托康巴網校和四川云教平臺,全州實現401所中小學資源共享,發揮名教師名校長工作室引領作用,以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方式構建注重課堂提質增效的課程體系。
圖為康巴網校上課場景
甘孜州康定市東大街小學的曹曉燕校長則認為,“雙減”看似“減”,實際上是要在教學效率和質量上做“加法”。學校在課堂上課和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后服務的時候,不僅要保證課后服務的時間,更要提升課后服務的質量。
全國政協委員扎西認為,雙減政策要在學校的實際工作中要落實到位,主要還是要改變老師的素質觀念和教學管理理念,以及教學質量。國家為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提升老師的職業水平和文化水平方面也在持續發力。
家庭教育不應缺席
除了學校要提質增效,“雙減”政策,對加強家庭教育也提出了要求。據全國婦聯家庭教育狀況調查顯示,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
全國政協委員扎西認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行為準則都要父母一一去教。孩子的素質教育,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引導。這樣一來,家庭教育的任務最重要的不在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而是注重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的培養。
學校教育、校外培訓和家庭教育并非涇渭分明,而是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半p減”政策看似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但對基礎教育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們教育觀念需要普遍得到更新,學校社會等基礎教育領域也要以“雙減”為機遇,進一步厘清教育體系,凈化社會教育生態,構建教育發展新格局。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回歸生活、回歸實踐。
記者 郝莉娜 旺珍 劉光慧 仁增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