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野生動物種群增多 “人獸矛盾”待破解
2022-03-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琳娜 | 分享: |
圖為孔慶菊。受訪者供圖
“我近期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調研時發現,野生動物種類越來越多了,動物們的繁殖也快,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人獸矛盾’。”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門源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孔慶菊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國家公園,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此外,三江源區域還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主要集中分布區之一,素有“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的稱謂。得益于保護措施得力,這些年三江源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加大,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日趨好轉,種群和食物鏈得到了較好的恢復,與此同時,生態修復尤其是野生動物的保護帶來了“人獸矛盾”,野獸“肇事率”也隨之猛增。據此前媒體報道,當地一牧民在巡山時,遭遇一頭棕熊,被棕熊攻擊后不治身亡;家畜被狼、雪豹等吃掉的事件更是不勝枚舉。
受當地的宗教文化等因素影響,當地居民本身對野生動物就有很好的保護意愿,很少有報復性獵殺的現象。
今年是全國人大代表孔慶菊履職的第五年,她準備的第一個建議就和此有關。
“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立之后生態保護成效顯著,我近期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調研時發現,野生動物種類越來越多了,動物們的繁殖也快。”孔慶菊說,她在調研的過程中,沿途看到了很多藏野驢、中華對角羚、狐貍還有狼群,沿途這些畫面說明野生動物種群增多,而且它們特別靠近公路,和牧民的羊群牛群距離也很近。
通過調研走訪牧民家庭,以及和生態管護站的管護員進行溝通,孔慶菊了解到現在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人獸矛盾”。
孔慶菊說,農牧民生產生活的空間和野生動物活動的空間有的時候是重疊的,野生動物傷害農牧民家牛羊的事頻頻發生,這也是現在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種群增多之后帶來的一個新的問題。
孔慶菊表示,期待在即將到來的全國兩會上能夠提出解決“人獸矛盾”難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