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團結社區里的幸福密碼
2022-01-12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程宦寧 | 分享: |
1月9日,星期天。寒冬雖至,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結古街道團結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緒偉的辦公室里卻格外溫暖。
小小的辦公室里坐滿了人,無論是社區住戶,還是政府工作人員,此時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團結社區的網格長,此刻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在為民辦實事中推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在團結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隨著春節臨近,在外求學的學生陸續開始返回玉樹,王緒偉第一時間集結社區力量,部署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我的轄區有兩個在外地上大學的。”“我的轄區只有一個在西寧上學的……”網格長們對自己的轄區不僅了如指掌,而且早已提前做好了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各個胸有成竹地匯報著相關情況。
王緒偉說:“我們團結社區位于玉樹市中心區域,總面積32公頃,轄區內共有住戶692戶2596人和225個商鋪,可以說是一個大社區了。像今天這樣的工作,過去可能需要一周才能完成,如今一個下午全部解決,而這都要得益于社區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團結社區通過加強網格化管理,層次分明、扎實掌握社區基礎數據,根據地理位置將社區劃分為7個網格,并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每個網格均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網格長,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社會管理工作臺賬。每個網格里的住戶基本信息,通過網格化管理就能一目了然。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指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王緒偉說,在團結社區,網格長就是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最好的實踐。
為使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工作有序進行,團結社區注重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深化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從社區衛生死角、亂搭亂建入手,從“房前屋后”群眾感受最深、最想做的、最愿意參與的小事、實事做起,組織轄區居民開展“創建和諧文明社區”“清潔家園”“志愿者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強化居民“社區事情共同謀劃,社區事業共同推進、社區遠景共同實現”的主體意識,濃厚了團結社區“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氛圍。
社區網格員索南文蘇說:“我是今年剛加入到社區治理工作的,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群眾滿意的笑容我覺得一切都值得。這段時間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我更加堅定了信念,要做一名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
跟著王緒偉的腳步,來到社區辦公大廳,發現雖然是周末,但還是有工作人員值班,為社區群眾服務。
“學以致用,我們要做踐行六中全會精神的‘實干先鋒’,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社區治理的體系中,實現大家的家園大家管。”王緒偉對此深有感觸,社區要更加注重民生福祉保障、做好社區和諧民風建設、筑好基層穩定基石、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發展,以“高站位、立本職、重民生、優服務”為要求。他說:“我們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到實際工作當中,結合轄區實際特點,把服務群眾作為落腳點,讓轄區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
言必信,行必果。團結社區不斷制定完善工作規范和簡化辦事流程,精簡辦事材料,優化政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截至目前,不動產登記、低保、養老保險等日常業務辦理醫保等業務辦理時間從原來的2個工作日壓縮至現在的即時即辦。
正在辦理業務的社區居民土多說:“今天周末,抱著試一下的態度,沒想到還真有人值班。這里還提供免費飲水、免費復印等暖心服務,我感覺住在這樣的社區里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