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地上有一群“火焰藍”——三年轉制后四川阿壩消防的變與不變
2021-12-01 來源:新華社 作者: | 分享: |
2021年11月,阿壩州若爾蓋草原上暴風雪肆虐。雪地上,5名身著藍色制服的漢子騎馬艱難前行,人與馬呼出的陣陣白氣瞬間被風雪散盡。“快了,前面就是牧民的遠牧點。”順著其中一位漢子所指,遠地方3、4個白點若隱若現。草原上“看著近跑死馬”,又經過一小時跋涉,他們終于踏進牧民的帳篷。
“大哥,你知道我們是做什么的嗎?”來人問。“知道,你們是消防隊的,這么冷的天,你們受累了。”牧人答?!岸觳莞?,千萬注意防火,特別是煨桑最容易著火……”其中一位漢子又說。
隨后,他們將從縣城帶來的生活用品遞給牧人,又拿出雙語消防手冊,嘮著家常一頁頁向牧民宣傳草原防火知識。
他們是誰?他們是若爾蓋消防救援大隊唐克鎮政府專職消防站的隊員,是阿壩州消防救援隊伍中的普通一員。
三年來,這樣的場景在阿壩雪山草地上隨處可見。
2018年11月,按照黨和國家改革部署,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三年來,被譽為“高原雄鷹”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消防救援隊伍,在各類災害事故中扛起主力軍大旗,擔起國家隊重任,完成“橄欖綠”向“火焰藍”的華麗轉身。三年來,他們在忙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近日,記者走進高原為你探訪這群人的酸甜苦辣。
變的是制服的顏色 不變的是軍人的作風
從改革轉制第一天開始,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就實行“嚴肅的紀律、嚴密的組織,按照準現役、準軍事化標準建設管理”暨“兩嚴兩準”。三年來,“兩嚴兩準”始終是阿壩消防救援隊伍的行動標準,軍人的雷厲風行已經深深烙進他們的骨子里。
2019年12月,褪下老百姓的服裝,穿上“火焰藍”,鐘旭洋正式成為一名消防隊員。
早上6時30分,新入職消防員列隊訓練在旭日初升的操場上開展。成千上萬次的向右看齊、整齊報數、蹲下起立……
“天天疊被子、練隊列,站要如松,坐要如鐘……”鐘旭洋以為消防改革了,以后會變成像上下班一樣,“但現在我感覺和在部隊一樣?!?/p>
轉制后,他們依舊按照紀律部隊標準進行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堅持24小時駐勤備戰,保持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
很多人不清楚消防員出警的時間,有人以為是5分鐘、10分鐘,而實際上,在夏季首車駛離車庫的時間要求是45秒之內,冬季則是1分鐘。警鈴就是命令,只要接到出警信號,無論消防員當時在做什么,都必須立即轉入出擊狀態?!胺拿睿瑖朗丶o律成為我們的‘肌肉記憶’。” 鐘旭洋說。
改革轉制后,阿壩消防立足“全災種、大應急”和“主力軍、國家隊”的新定位,堅持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方向,不斷練就科學高效、專業精準的過硬本領。
汶川縣雙擁路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隊一班班長伍仁平還有一個身份:岷江河流域片區唯一一位沖鋒舟操作員。去年8月23日晚,理縣區域內發生泥石流災害,形成堰塞湖,2男1女被困于雜谷腦河附近架橋涵洞內。伍仁平駕駛沖鋒舟從洪水泛濫的雜谷腦河上游,駕舟前往救援,持續降雨導致水流踹急,河道內碎石、漂木眾多。駕舟河中,稍不注意就會因撞擊導致船翻人亡。但伍仁平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順流而下,他熟練地操作著舟船時而高速沖刺,時而陡然急轉,歷經2個小時抵達救援地點救出被困人員。
藝高人膽大——這是記者對伍仁平的印象。作為一名業務骨干,伍仁平參加過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組織的沖鋒舟駕駛操作培訓。“阿壩州內抗洪搶險形勢嚴峻,掌握專業本領才能更好完成任務。” 伍仁平說,他為此下苦功刻苦學習,結業考核中以優異成績取得資格證書。
在阿壩消防,具有獨特專業救援技能的絕非只有伍仁平。支隊每年舉辦無人機飛手、山岳繩索救援、地震救援、基礎游泳技術等培訓,一年內就有48名指戰員取得“國際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證書”“繩索救援技術證書”“急流水域救援技術證書”等技能認定證書。
變的是肩頭的重任 不變的是逆行的背影
由于在各類災害事故中扛的是主力軍大旗,擔的是國家隊重任,因此鳳凰涅槃、換羽新生的三年來,在阿壩州各類搶險救援現場,總能在第一時間見到“火焰藍”們逆行的背影。
哪里急難險重,哪里就有消防員的無畏沖鋒。
三江告急、耿達告急……2019年8月20日凌晨,汶川縣多地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多地道路、電力、通訊中斷,大量群眾被困。
4時許,汶川縣消防救援大隊雙擁路消防救援站接警后抵達單坎梁子隧道出口。在這里,他們發現隧道口堆積的大量淤泥導致隧道附近許多村民被困。
“老太太,別害怕,有我們在一切會平安無事的?!泵爸S時可能被淤泥吞沒的危險,消防站指戰員果斷跳進齊腰深的泥水中,艱難地向一名被困隧道口的老太太靠近,經過15分鐘的艱難前行,指戰員成功到達。架起安全繩后,一名消防員背起老太太趟著淤泥“游”向安全地帶。隨后,消防員們又在隧道口搭建起安全疏散通道,經過近5小時的背、抱、抬以及相互傳遞等方式,將數十名被困隧群眾成功營救轉移。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消防員的身影。
2021年9月28日8時20分,一輛滿載30余噸的汽油罐車在壤塘縣側翻,伴隨汽油泄漏,情況萬分危急。25分鐘內,壤塘縣消防救援大隊劉濤大隊長率指戰員到達災害現場。
現場充滿著汽油揮發的難聞氣味,偵察發現,罐體頂部兩處閥門嚴重變形,大量汽油外泄,如遇火星,隨時可能爆炸。劉濤隨即向上級報告并制定出詳盡的救援方案。
時間一分一分流失,在等待吊車來扶正側翻罐車的過程中,11時許,泄漏口突然增大,汽油噴射而出,該大隊消防員董業智立即大喊請命:“由我去堵漏!”該作業危險性極強,一旦有火花和靜電,極易造成爆炸事故。得到在現場指揮員同意后,董業智等人攜帶木楔式堵漏工具冒險前往泄漏點進行嘗試性堵漏。
但是,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
戰斗持續8小時后,部分隊員出現惡心、干嘔癥狀,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17時56分吊車到達場后,董業智再次肩負起了棉絮包裹鋼繩、鋼繩固定罐體的任務。準備就緒后,專職隊員們利用移動遙控消防水炮對罐體進行全覆蓋保護,19時44分吊車最終被扶正。經過12小時長時間奮戰,打贏了這起攻堅戰。
談及這場攻堅戰,董業智說:“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挺身而出舍我其誰。”
變的是歲月 不變的是永恒的堅守
阿壩州消防救援支隊始建于1965年,56年來,從“橄欖綠”到“火焰藍”,一代又一代,竭誠為民無私奉獻成為阿壩消防人永續的魂和根。
雪域高原山高水急,地形復雜、氣候多變、各類自然災害頻發。在此堅守的消防指戰員們的奉獻與付出,不僅僅是汗水、身體,有時甚至是生命!
請記住這個烈士的名字——汶川縣消防救援大隊水磨鎮政府專職消防站班長、藏族消防員更斯窮。
2019年8月20日凌晨2點20分許,汶川縣三江鎮多地發生山洪泥石流,有人員被困。接警后,水磨消防站立即出動一車7人前往救援。雨越下越大,消防車沿河邊公路摸索前行。2點40分許,河道水位突然急速上漲,很快漫過河堤淹沒了車輛?!拔亿s忙讓所有人向車頂轉移。很快,又一股洪水襲來,消防車打了個轉卡在幾棵樹之間。”回憶讓水磨專職消防站站長楊鑫語言哽咽,楊鑫要求隊員們馬上爬樹,用救援繩把自己固定在樹上。更斯窮不斷提醒戰友“莫慌,快上樹!快上樹!”他不顧自身安危幫助隊友賈學磊等3人爬上就近的一棵大樹。突然,更大的洪水撲面而來,更斯窮和楊鑫被卷入水中,所幸他們抱到了一棵小樹才有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但洪水的力量實在太大,河水中夾雜的木樁石塊猛烈地擊打著他們的軀干。不知道過了多久,楊鑫的體力耗盡了,他放棄了,“實在抱不住了,沒有力氣了?!睏铞伪缓樗碜摺8垢F見到隊長被沖走,一邊大喊“向我靠攏,抓住我!”一邊努力地把手抓向楊鑫,這時又一股洪水卷來,一只手抓住樹枝的更斯窮也被卷入水中……
凌晨5時許,在距離出事點兩公里的下游河邊,更斯窮靜靜地躺在那里,他的生命定格在33歲。
堅守也體現在阿壩消防人面對大家小家的果斷抉擇。
一個手機視頻打開,一張三歲孩子稚氣的臉出現在屏幕上。
“爸爸,你好久回來,我和媽媽想你了!”
“爸爸這幾天忙過就回來,給你們買好多玩具?!?/p>
……
另一張更稚氣的臉也進入手機屏幕。
“你是哪個?叔叔”手機里面傳出聲音。
拿著手機的手迅速把鏡頭移向一邊,不想讓孩子看到臉上的淚光。
這是2021年春節,在海拔3507米的紅原縣消防救援大隊營房里。拿著手機的手因為長期受當地惡劣自然條件影響,關節已腫大變形。手的主人是紅原縣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員王知應。
31歲的王知應,云南楚雄人。2009年入伍,在高原上一干就是12年。在這12年中,王知應大部分時間都駐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隊站。
像普通人一樣,王知應也在“人生春天的季節”與心愛的姑娘結婚。他的妻子是老家人,當婚假即將結束時,妻子試探著問,“你看能不能復員回來?家有男人才有主心骨。”王知應沉默良久,給妻子講了一個親身經歷:那是2012年,阿壩縣一個藏族村落發生火災。滅火過程中,消防車水都用完,火還沒有撲滅。在零下30攝氏度的戶外,群眾自發組成“人鏈”,將家里儲備的水用桶接力送入消防水罐,一些村民水用完了,就把酥油茶倒入水箱……“高原群眾就是那么的淳樸、熱情,他們需要我們?!蓖踔獞罱K說服了妻子。
但對小家的虧欠始終是他的心結?!懊磕昊丶姨接H一個月,我都24小時同老婆孩子待在一起,盡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彼f。
但是,高原的山水是如此的美麗,怎能不讓“火焰藍”們呵護于掌心?哪怕讓他們奉獻一切、堅守一生。
阿壩州消防救援支隊始建于1965年,現有14個消防救援大隊、14個消防救援站,508名消防救援指戰員、政府專職隊員、消防文員,承擔著守護川西北高原8.42萬平方公里土地、82萬余群眾消防安全的神圣使命。
“改革轉制三年來,阿壩消防救援支隊圓滿完成2019年汶川標點符號“8·20”特大山洪泥石流搶險救援、2020年“6·17”甘孜州丹巴縣泥石流災害跨區域救援、“6·20”金川縣咯爾鄉金江村泥石流災害救援、“8·23”理縣泥石流災害救援以及 “5·28”阿壩縣、“11·1”若爾蓋縣等5次?;沸孤┦鹿?、2021年“7·14”黑水縣蘆花鎮泥石流災害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
(圖片由阿壩消防救援支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