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滿園春——“十三五”山南市文化事業發展綜述
2021-09-07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 | 分享: |
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成西藏文物藏量最多的市地級博物館;率先在全區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這些,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十三五”山南市文化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
五年來,山南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凝心聚力、拼搏創新,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公共文化保障有力
構建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
鞏固提升創建成果,服務效能不斷提升,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十三五”期間,山南市每年堅持將市、縣財政收入的3%作為文化事業發展資金,累計投入1.53億元支持文化事業發展。基本建成了覆蓋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和數字文化服務網絡。率先在全區探索實施了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和基層文化專技人員“縣管鄉用”試點、國家首批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試點。
此外,在對口援藏省市的幫助下,湖北省圖書館、湖北省群藝館在山南市設立了分館,進一步滿足了群眾的閱讀需求。特別是山南市博物館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目前,該博物館是西藏文物藏量最多的市地級博物館,所藏的4000多件文物從不同側面展示了雅礱文化的魅力,也生動詮釋了歷史上西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緊密聯系,讓歷史明確告訴世人: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文物都說明,中華文化對西藏文化的影響是深刻的,我深深地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參觀完展覽后,我的民族自豪感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強了。”山南市民次仁卓嘎的一席話,道出了廣大藏族群眾的心聲。
在乃東區、扎囊縣、貢嘎縣、曲松縣、瓊結縣,文化活動中心設立的動漫空間更是滿足了群眾的好奇心和對新興文化的需求。“動漫太神奇了,既好看,又有意思。”參觀完瓊結縣動漫空間后,瓊結鎮完小學生扎西頓珠激動地說道。
文化產業生機勃勃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十三五”期間,山南市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累計完成投資5600萬元,興建文化產業項目4個。率先在全區制作完成了文化產業統計軟件開發,完成了文化企業、藝術團體數據庫統計和43家企業(合作社)數據采集錄入;建立了手工業企業數據庫,登記備案企業174家。
“大數據建立后,文化局對企業的指導更及時、更準確了。”山南市文化局副局長楊文平說,“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走上了發展正軌,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楊文平介紹,“十三五”期間,山南市共扶持19家民族企業(合作社)發展,帶動107戶農牧民群眾增收。完成了市縣兩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定和命名,共評定自治區級示范基地8家、市級5家、縣級21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產業企業(合作社)43家,民族手工業企業174家。
同時,山南市積極幫助文化產業“走出去”,見世面、增合作、促發展。“十三五”期間,山南市成功推薦3家文化企業17種產品獲得“文創西藏”區域公用品牌認證。組織相關企業參加北京文博會、深圳博覽會、成都國際非遺節和藏博會等展銷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貢嘎縣克西木雕作為全區唯一展品,入圍大運河文旅季暨第十二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切瑪是西藏獨有的手工藝品。能夠作為全區唯一代表,向全國、全世界朋友展示這一古老技藝,是我的榮耀,也是整個西藏的榮耀。”作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克西木雕代表性傳承人土登說,“走出去,對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很重要,希望今后我還能參加這樣的盛會。”
文化市場繁榮發展
文藝創作大繁榮,精品工程結碩果。“十三五”期間,山南市每年設立12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和獎勵文藝創作。在黨和政府扶持下,山南市誕生了許多精品工程,歌曲《故鄉邱多江》、舞蹈《雅卓沖諧》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專業大獎。
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也取得了驕人成績。“十三五”期間,山南市共投入資金2513.11萬元,對5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34支民間業余藏戲隊進行了保護扶持;投入1265萬元,建成29座民間業余藏戲演出隊、卓舞隊、民間歌舞項目傳習所。其中,久河卓舞《山南鼓舞》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在黨和政府幫助下,我們有了穩定的學習場地。此外,教年輕人跳卓舞,國家還給我發補助。這在舊西藏是不可能的事情。”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久河卓舞的代表性傳承人,今年82歲的尼瑪坦言,“過去卓舞主要是跳給官家老爺看,現在主要是跳給咱們老百姓看。為老百姓服務、被老百姓所喜愛,卓舞‘活’了,更具魅力了。”
在繁榮文化市場的同時,山南市加大對基層藝術團體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間,該市共落實資金2000多萬元,給基層藝術團體演職人員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1200元,有效緩解了基層藝術團體演職人員青黃不接的問題。投資5122萬元,組建了557支行政文藝演出隊,有效壯大了基層文藝隊伍。“村里有了演出隊,我們看節目不用到縣里去了,生活豐富多了。”瓊結縣加麻鄉昌嘎村群眾次仁卓嘎滿意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