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縣莊房村:打造產業振興新樣板
2021-08-09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 | 分享: |
近年來,理縣樸頭鎮莊房村緊抓發展機遇,突破發展瓶頸,通過一系列舉措,讓集體經濟和基層治理實現雙輪驅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全力加速。
集體經濟再壯大
在理縣通往畢棚溝景區的路上,一片占地88畝的花海,在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間,顯得格外美麗,也正如它的名字“梅朵廊莊”;一群群健碩的牦牛,在藍天、綠草間縱蹄奔跑......這些,既是美麗的場景,更是樸頭鎮莊房村集體經濟的一部分。
莊房村位于樸頭鎮西側,是進入畢棚溝景區的必經之路。“雖然我們家家戶戶都端上了旅游發展的飯碗,但也是自負盈虧,我認為發展集體經濟才是我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的‘法寶’。”剛上任的莊房村村支部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劉學琴就給村兩委班子拋出了“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村兩委決定以旅游產業為依托,優化資源利用,對一大批產業進行再升級、再壯大,力爭讓產業鏈得到延長,村民收入進一步增加。
說干就干,劉學琴帶著村兩委班子第一個就對梅朵廊莊做起了文章。梅朵廊莊原地是一片空地,前幾年村里投入資金將88畝地進行填平和除渣。“這片土地怎么使用,大家意見不一,有的說種植經濟水果,有的說發展養殖......”正在苦思冥想的劉學琴,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鎮里要集中打造國道沿線的景觀花帶,于是,劉學琴想到如果打造一個集觀賞、游玩、接待于一體的“大花園”,就既能與全鎮規劃建設一體推進,又能克服經濟水果因市場環境、氣候條件控制的瓶頸,更能將旅游接待產業進一步得到延伸。
2020年,梅朵廊莊啟動了一期項目,村兩委通過“土地流轉+公司管理+集體分紅”的方式,將88畝土地種植上了百日草、虞美人、菊葵等適宜本地氣候的花草,僅6月—8月近3萬名游客進園觀賞。在原有基礎上,今年的二期項目將投資1000萬,用于優化改造生態停車場,新增民族團結文化廣場、生態步道等項目,預計2022年6月完工。
“雖然梅朵廊莊一期項目沒有實現收入,但隨著二期項目的建設投產,我們相信收益將會逐年增長。同時,我們還以梅朵廊莊的試點經驗,對全村的產業都進行了梳理,通過‘土地流轉+公司管理+集體分紅’這種方式,目前,畜牧養殖、水電產業等一批集體經濟效益正在慢慢增加,效果也慢慢突顯了出來,力爭達到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目的,讓村民共享產業鏈增值的紅利。”劉學琴自信的說到。
基層治理再提升
走進樸頭鎮莊房村,一個個鄉村酒店、鄉村農家樂、田園客棧、帳篷山莊林立山腳道旁,家家戶戶除了基本的旅游接待,同時也開始了網上推介酒店、為游客訂制旅游線路。“大批游客的到來,為莊房村增添了名氣,也成為了不少游客游覽畢棚溝景區的大本營,更成為了大家體驗農家生活的首選。”樸頭鎮莊房村村委會副主任楊波介紹到。
如今,樸頭鎮莊房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接待村,這里有各類涉旅經營戶達140余戶,酒店民宿共127戶,旅游直接從業人數達460余人。2020年接待游客達62.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2億元,旅游產業已然是莊房村的支柱產業。
18年前,莊房村還以農業生產為主,作為第一個旅游接待大村,莊房村借助畢棚溝景區門口的地理優勢,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村民趙軍一直經營農家樂,在村里算是第一批,隨著游客對住宿和餐飲環境要求的提高,趙軍便把以前的農家樂改造提升為畢棚溝紅葉山莊酒店,即便是旅游淡季,他家的房間基本都是預定滿房。“現在,莊房家家戶戶都做上了旅游生意,尤其到了旺季,酒店房間更是供不應求,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發展旅游讓大家鼓起腰包的快樂。”
這幾天,樸頭鎮莊房村村委會副主任楊波一直穿梭在離任的村干部家中,為著心中的一件事到處“取經”。“前幾年,我們嘗試通過旅游協會來監督和管理全村的旅游接待,但因各家的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不一,游客對接待環境也要求不一,所以這個協會堅持了幾個月就被迫停了下來。”雖然旅游協會擱淺了,但萬幸的是沒有出現一例因故意壓低價格沖擊全村接待市場的情況。面對如何規范全村旅游接待行為和提升接待服務質量,村兩委積極想辦法,探索實施抓標準、定評級、強培訓等一系列辦法,引導大家提升旅游接待水平。莊房村村民謝斌說:“針對亂象就是要有標準,有了標準才會有參與發展鄉村旅游的方向。”
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有了“譜”,村內的環境也不能“丟”。在推進農村垃圾綜合治理、廁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中,莊房村建立起了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的同時,村容村貌也逐步得到改善。與此同時,莊房村還把好家風作為鄉風文明的重要抓手,通過評比、評選以及召開壩壩會的形式,真正讓村里的事,村民自己來說、來議、來評。這些扎實有效的措施,讓干群關系融洽了,干事發展的心齊了。(通訊員 理縣融媒體中心 蔡勇 王彥博 景孟竹 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