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聚力“三個認同” 打造新型民族團結進步社區
2021-07-31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高瑞茹 澤翁多吉 | 分享: |
連日來,全國各地持續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四川都江堰市銀杏街道朝陽社區,當地干部群眾深刻領會和把握講話的重大意義,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實際行動。
都江堰市銀杏街道朝陽社區是“5.12”地震災后重建的新型城市社區,這里居住有藏、羌、回、苗等多個民族,是典型的各民族共居城市社區。近年來,社區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抓手,全力推行“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管理,以“民族互嵌”實現“民族交融”,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社區認同、家園認同和情感認同,努力讓各民族群眾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朝陽社區是一個新建城市社區,各族群眾之間交往不多、了解不夠、相互雜居,屬于典型“非熟人社會”的情況。
都江堰市銀杏街道朝陽社區黨委書記趙春耕介紹:“一是‘給空間’,搭建連心橋;二是‘給舞臺’,展示大風采;三是‘給榮譽’,樹好示范桿;通過以上三方面工作,我們建立了朝陽社區民族團結志愿者隊伍及民族團結骨干,實現了朝陽社區‘石榴籽抱團,民族一家親’。”
七月的朝陽社區,雨水給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清涼。社區群眾正匯聚一堂,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
都江堰市銀杏街道朝陽社區羌族群眾呂鳳英邊做手工邊講:“這個是扎染,我們每個月都要舉辦這種活動,現在共產黨給了我們好的生活,我們不能忘了民族傳統文化,要把它傳承發揚好。”
長期以來,社區發展總結出一套“三突出”的工作方法,即:突出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常態化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凝聚各民族群眾“團結友愛一家親、萬眾一心跟黨走”濃厚氛圍;突出社會治理創新,借助社會組織、社工等社會力量參與創建,兩年多來,開展民族文化活動20余場,各民族群眾聯誼活動30余場;突出文化浸潤,常態化開展各類體驗式、參與型民族文化活動,加深各民族群眾鄰里情感,夯實民族團結的基礎。
都江堰市銀杏街道朝陽社區藏族群眾王玉林說:“我們剛剛在參加社區的文化活動,這種活動我們一個月舉行兩三次。前段時間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我覺得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各民族團結起來共同維護。”
近年來,隨著轄區學齡前兒童的增加,朝陽社區積極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校園活動。社區內的幼兒園以藏、羌、回、漢等民族傳統文化為載體,把辦學理念、校訓、校風等內容融入到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之中,讓孩子們充分了解中華民族融合的歷史和文化。
都江堰市銀杏街道朝陽社區老年協會會長馬善康介紹:“要讓小朋友們從小就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感恩我們生長在這么和諧的大家庭當中。這樣的活動我們要長期的開展下去。”
如今,在朝陽社區 “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目標理念已被社區群眾廣為接受。
都江堰市銀杏街道朝陽社區黨委書記趙春耕告訴記者:“我們下一步打算通過三個方面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第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二是創新文化交流融入方式,三是建立互補共贏資源配置,實現社區多民族公共文化融合共存。”
記者:高瑞茹 澤翁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