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行不怠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丨聚焦政府工作報告
2022-01-19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 | 分享: |
1
黨史學習教育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組織開展黨史研學活動,沿著先輩足跡重走長征路,瞻仰偉人故里、將帥故居、先烈故土,探訪“兩彈城”,參觀“三線建設”博物館,隆重舉行紀念烈士活動,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工建設國道351夾金山隧道,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
●啟動實施烈士紀念設施三年提升行動,改造提升江姐故居、趙一曼紀念館,建成川藏公路博物館,推出11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40個紅色經典景區
●推動出臺全國首個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條例
●財政直達資金精準有效惠企利民等3項典型經驗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
2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四極”之一進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獲批建設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國家示范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67個合作共建重大項目開工65個、完成投資2154億元
●設立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川渝高竹新區、遂潼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等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建設扎實推進
●啟動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建立跨區域財稅協同機制
●210項高頻事項實現川渝通辦、日均辦理1.8萬件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編制完成,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批復,成都經濟總量近2萬億元
●成德眉資同城化加快推進,464個“三帶”建設項目加快實施,成都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七大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全部突破2000億元,綿陽、宜賓超3000億元
●“一區一策”支持4個省級新區建設,投資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西昌市、簡陽市躋身全國百強縣,10個區入選全國百強區
●命名首批省級特色小鎮17個,確定中心鎮700個
3
科技自立自強
●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行,中國(綿陽)科技城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國家實驗室四川基地加快建設
●新增落戶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
●成都超算中心進入國家序列,部分大科學裝置取得一批重大科學發現
●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建設
●實施144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項目和創新產品項目,27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育成全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公豬品種“川香黑豬”
●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項目55個,16項先進技術成果獲國家立項支持
●醫用同位素堆落地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匯智平臺獲批運行
●出臺“科創十條”,新增兩院院士6名,實施“天府科創貸”試點
●全省研發經費投入超1000億元,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5萬家、增長20.5%,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營業收入達2.1萬億元
4
現代產業體系
●開展“強工業”十二大行動和穩鏈強鏈行動,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3家、達207家,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5家、達14家
●新增培育10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10個服務業強縣
●九寨溝景區全域恢復開放,三星堆博物館持續引領文博熱,命名11個天府旅游名縣、首批66個天府旅游名牌,推出809道天府旅游美食,國家5A級景區達15家、居全國第三,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達8個、居全國第一
●新增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總數達13個、居全國第一
●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成5G基站6.6萬個,認定首批12家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培育近40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29萬家企業上云,新增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6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個
5
擴大有效需求
●實施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三年行動
●四川時代動力電池一期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三到六期項目加快推進,七到十期項目成功簽約,宜賓基地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建成通車,毗河供水工程一期建成通水,川藏鐵路四川段全線開工建設,成達萬、成自宜等高鐵加快推進,時代吉利動力電池、白鶴灘—浙江特高壓輸電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
●深入實施新消費三年行動,成都市獲批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首批10個川派餐飲創新發展先行區加快建設
●新增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15個,累計覆蓋110個縣、居全國第一
●新增國家級經開區2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4家,成都國際鐵路港等4個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
●新增落戶世界500強企業13家、達377家
6
推進改革開放
●揭榜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10項任務落地落實,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務實推進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降低社會用電成本347億元
●“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提升至99.2%,“全程網辦”事項占比提升至94.9%
●新增減稅降費近400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35.2萬戶、達771.6萬戶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實現與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營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推進,鐵路營運里程新增375公里、達5687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新增468公里、達8608公里,出川大通道達40條
●開行國際班列4358列,成都中歐班列境外城市站點增加10個、達68個
●尼泊爾、智利駐成都總領館正式開館,土耳其駐成都總領館獲批設立
7
鄉村全面振興
●做好脫貧攻堅收官收口和總結評估,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覆蓋開展“回頭看”,落實監測對象幫扶措施,226萬脫貧勞動力實現務工就業
●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建立完善銜接政策體系,完成省市縣三級鄉村振興機構優化重組,選派新一輪駐村干部3.4萬名,全國首個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在川落戶
●推進浙川東西部協作,實施幫扶項目776個、完成投資34億元
●劃分鄉鎮級片區809個,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率達97.5%,1292個村探索開展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新增家庭農場1.1萬家
●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設立100億元鄉村振興投資引導基金,實施農村危房和農房抗震改造,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新改建農村公路1.7萬公里,新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市1個、示范縣10個,12個鄉鎮、119個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村
8
堅持綠色發展
●承辦2021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
●抓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八一水電站整改實現銷號驗收,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整改任務基本完成
●全省優良天數率達89.5%,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6.1%,土壤質量保持穩定
●制定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
●建立長江、黃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內礦業權分類退出辦法,“三區三線”劃定國家級試點順利推進
●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若爾蓋國家公園加快創建
●施行林長制,森林覆蓋率達40.2%
●出臺支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18條政策,將碳排放約束性指標納入評價考核體系,在全國率先試行環評預審制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多措并舉保障電煤電力供應,沒有拉閘限電
●烏東德、白鶴灘等重大水電工程建成發電
9
防范重大風險
●建立“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嚴格執行史上最嚴防火令,全省火災起數下降79.6%,未出現一起重大人員傷亡,圓滿完成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任務
●打贏兩輪疫情防控“遭遇戰”
●“四川天府健康通”覆蓋超1億人,接種疫苗累計超1.5億劑次
●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攻堅,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和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1.2%、9%,未發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制定應對巨災方案,省部首次聯合舉辦“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
10
惠民生增福祉
●30件民生實事超額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5%以上
●城鎮新增就業105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預期目標內
●實施養老服務“七大工程”和適老化改造提升十大行動,新增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84個
●實施兒童關愛服務項目1100個,惠及留守兒童、困境兒童130余萬人
●下達救助補助資金114.9億元,兜住500余萬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為282萬持證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6245個,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6.3萬套(間)
●“雙規范”“雙減”工作有序推進,全省整體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認定,民族自治地區15年免費教育惠及學生172.8萬名
●8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順利完成首輪建設任務,2所高校分獲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新增博碩點105個、居全國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1.9%
●省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加快建設,全省首個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建成投運
●開展中醫藥強省建設十大行動,中醫醫療機構數、中醫年診療量均居全國第一
●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突破,稻城皮洛遺址填補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空白
●全省222個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4004萬人次,四川體育健兒在第32屆夏季奧運會、第16屆殘奧會和第14屆全運會、第11屆殘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開展“治重化積”專項工作,實施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