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精神·四川印記③|汶川地震中受災最重的央企 “震不垮的東汽”在廢墟中重生
2021-11-09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 | 分享: |
四川在線記者 余如波 文/視頻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 供圖
“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11月2日上午,“四川主干新高地 西部現代化典范城”——2021全國主流媒體德陽行活動,走進位于德陽經開區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廠史館,迎面而來的24字“東汽精神”給參觀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說到“東汽精神”,就不得不提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中,位于綿竹的東汽漢旺基地遭受毀滅性破壞,成為受災最重的中央企業。災后,東汽扛起責任與擔當,迅速恢復生產;隨后又整體搬遷至德陽重建,僅用1年零9個月時間,就建設完成了占地2600畝、擁有19個加工制造中心和科研設施的德陽八角新基地。
恢復生產:24小時輪番作業,超額完成災后年計劃
汶川地震發生時,如今的東汽葉片分廠生產計劃組組長曾敬平被埋進廢墟,絕望中他用手機自拍了一張“遺像”,直至45小時之后被救出。
然而,很多人并沒有這樣的好運。汶川地震中,東汽漢旺基地職工及職工家屬308人遇難,千余人受傷,100多棟家屬樓損毀。此外,東汽70%的廠房垮塌,2000余臺設備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7億元,成為受災最重的中央企業。
2008年、2009年,東汽的生產任務十分飽合,且多數項目為國家重點工程所需,其中2008年需交貨合同約208億元,2009年及以后交貨金額約217億元?!熬葹牡耐瑫r,不能耽誤生產,簽了的合同,要按時交貨,這是作為央企的責任與擔當。”東汽企業管理部黨支部書記朱敏說,盡快恢復生產成為東汽的首要課題。
對漢旺基地實施5天緊急救援后,2008年5月17日晚,東汽就恢復了風電設備的正常生產。經過兩天一夜的努力,公司首批風力發電機組順利下線發運。更令人欣慰的是,5月19日,中國節能集團風能發電投資有限公司與東汽簽訂了價值12.4419億元、共計134臺風力發電機組的合同。這是災后東汽獲得的第一份訂單。
5月24日,位于德陽的東汽主機二分廠恢復生產;6月6日,位于漢旺的主機四分廠也恢復生產?!?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東汽高效快速地恢復生產增強了職工的信心,鼓舞著全體東汽人的士氣。”時任東汽總經理張志英說。
朱敏介紹,東汽還從漢旺基地搶救性搬遷設備1000余臺套,轉移各類生產資料近30億元,與德陽周邊30多家配套商協作生產。8000余名職工24小時輪番作業,到2008年底,東汽完成了2320萬千瓦各種發電裝備的產銷任務,實現工業總產值108億元,達到災后年計劃的128%,最大限度地挽回了地震所造成的損失。
易地重建:巾幗不讓須眉,“兩年內建成新東汽”
2008年8月1日,東汽新基地在德陽經開區正式破土動工?!案闪诉@么多年,地震晃了晃就沒有了,非常痛心。但是,東汽是拖不垮、打不爛、嚇不死的,我們會在兩年內建設一個更好的東汽。”此前,張志英在接受采訪時豪言。
事實證明,張志英沒有說大話。2010年5月10日,東汽德陽新基地竣工投產,兌現了“兩年內建成新東汽”的鄭重承諾。投資45億元、占地2600畝、建筑面積60余萬平方米,擁有19個制造中心和科研設施的新東汽劫后重生。
為了這一天早日到來,“東汽精神”再度成為中流砥柱。據前期負責測繪的工作人員之一吉昌龍回憶,新基地測繪勘界工作從2008年6月底便已開始,隨著施工單位進場,每個單體項目都要進行測量放線?!疤鞖馓貏e熱,我們幾個人,毫不夸張地說,幾乎踏遍了新基地2600畝的土地。那時候,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午餐基本上是由公司送去的盒飯,下班后往往還要繼續工作一兩個小時,有時還工作到下半夜。”吉昌龍表示,時間短任務緊,不能耽擱一點時間,“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力量在東汽重建中同樣不可或缺。時任東汽能源處副主任工程師何賢英記得,2009年9月30日,大雨滂沱,為了安裝一臺七八十噸重的變壓器,此前施工現場專門鋪設了一條臨時道路。“眼看就要被大雨沖壞,需要重新修路不說,最關鍵的是耽誤施工進度?!焙钨t英一咬牙,帶著工人們冒雨施工。
變壓器安好了,何賢英卻成了落湯雞?!暗任覀兝狭?,想當年實現了別人不能實現的夢想,在東汽建設歷程上灑下自己的汗水,那多自豪啊。”由于在東汽新基地建設中表現突出,何賢英后來獲評“四川省災后恢復重建先進個人”。
蝶變新生:奏響創新旋律,奪取“皇冠上的明珠”
2008年以來,東汽面臨的挑戰不僅有地震,還有金融危機、能源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疊加,東汽開始改變以煤電為主的產品結構,尋找和培育新產業?!敝烀粽f,近年來,源于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實踐的東汽精神中,“創新”基因愈發明顯。
以東汽新增生效訂單為例,2015年,煤電板塊為61.87億元,占比高達61%;到了2020年,兩項數據分別下降到21.77億元和17.4%。核電、透平、服務、新能源材料等板塊從無到有或者從小到大,成為支撐東汽發展的新動力。在產品調整和市場開拓方面,東汽逐漸形成了結構多元、層次分明、梯度明顯的產業布局。
東汽是我國三大汽輪機制造基地之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成為新時期東汽精神的“代表作”。
重型燃氣輪機是發電和驅動領域的核心設備,設計和制造難度極大,被譽為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其壓氣機、燃燒室、高溫透平“三大件”長期依靠進口。自2009年起,東方電氣集團舉全力匯聚優勢資源,專門成立東方汽輪機G50發展中心,組建100余人科研團隊,先后投入近20億元資金推進研發攻關。
難度超乎想象。燃氣輪機涉及20多個不同的學科,而整臺F級50MW重型燃機,光零部件就多達數萬個。此外,該燃機燃氣溫度超過1300℃,每分鐘旋轉6000轉,承受著極高的應力和腐蝕環境,對材料、涂層和加工精度要求極高。“等于在懸崖邊上做設計,稍有閃失就可能損壞機組。”G50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2019年9月,整機點火試驗正式啟動;2020年11月,達到滿負荷……建立起完整的設計、制造、試驗體系后,該項目相關工作仍在持續推進?!霸诳拐鹁葹木竦囊I下,面對困難,東汽人能迸發出更強大的力量?!鄙鲜鲐撠熑吮硎?。